好消息!深圳再有2家医院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项目

读特记者 戴晓蓉 通讯员 深卫信 文/图
2019-01-03 20:15
摘要

第二批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名单日前出炉,共有13家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入选其中。

第二批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名单日前出炉,共有13家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入选其中。截至目前,深圳市共有4家医院入选,分别为深圳市人民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和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据悉,本次“高水平医院建设”项目共推出22家重点建设医院,包括首批推出的9家医院,在未来三年内,每家医院将获得3亿元的资金支持。此次建设资金将由省财政厅直接拨付至项目医院,由重点建设医院自主预算管理及使用,用于学科建设、人才引进和教学科研平台建设。

市二医院建设大湾区区域性医疗中心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六位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医院始建于1979年,1996年创建为国家“三级甲等”医院,是深圳市首批两家“三甲”医院之一。

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后,医院计划到2022年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学科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医院及大湾区区域性医疗中心,综合实力进入华南区前20,全国前100。

在具体目标上,未来医院将新增1-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5-10个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争取5-10个科室进入中国医科院医学信息研究所评定的“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百强”。1-2个科室进入全国专科影响力力前20,3-5个科室进入华南区域专科排名前5。据了解,下一步,市二医院将在打造一流学科、发展前沿医疗技术 、创建一流医学科研创新平台、培养拔尖医学人才、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六大方面入手。

对于市民最关心的医疗水平,未来,市二医院将重点投入,力争建设期末,骨科,神经学科等2-5个专科达到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水平,5-10个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水平,1-3个学科进入全国专科影响力前20名,3-5个专科进入华南区域专科前5。并以创伤中心、卒中中心建设为核心,显著提高急危重症救治水平。

在发展前沿医疗技术方面,医院将建设以微创技术为核心的技术平台,建设以3D打印、AI辅助诊断等为核心的技术平台,发展患者从疾病预测、预防、治疗到康复及长期护理的诊疗服务能力。此外,在建一流医学科教平台上,医院将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医院,计划新增1-3个国家级和2-5个省级高水平科研平台;新增1-3个区域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新增专科医师培训基地2-4个,建成粤港澳大湾区一流研究型医院和一流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医院科技影响力进入全国前80位。

市三医院三大领域重拳出击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是市属三级甲等传染病专科医院,主要承担深圳市及周边地区、粤港澳传染病重大疫情的防控以及深圳市2000万市民的综合医疗服务。医院先后建成包括感染病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在内的15个国家及省市重点专科、重点实验室。

对于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市三院院长刘磊表示,医院正在争创国家结核病临床研究中心,目前已完成公示。未来,市三院将全力建设国家结核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通过5年周期建成具有引领、辐射、支撑、覆盖全国的结核病疑难危重症诊治中心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总体看,医院将重拳出击三大领域,打造3个一流医学学科:结核病学科、新发突发传染病学科、器官移植学科。力争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结核病学排名第一,新发突发传染病进入前十,器官移植进入国内同行第一方阵。

此外,医院将建设5大平台,即国家结核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际“新发突发感染病研究与交流中心”平台,“一带一路”公共卫生全球联盟;感染病数据共享信息平台,实时监测并及时对感染病输入、传播、流行的风险进行预警;器官移植供体器官评估、功能维护及快速转运一体化中心。

在人才建设上,医院将争取引进或培养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杰出人才等。而在科研建设上,医院也将聚焦结核病、感染病、器官移植三大学科创新转化研究,力争在新药、诊断试剂研制、异种异体器官移植、相关专家共识、指南的制定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着力建设三个国际化高水平医学科技创新及转化平台,显著提升医院优势领域的科技影响力和竞争力。

市财政将配套资助入选医院

作为首批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深圳市人民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相关工作也在有序进行中。

截至目前,深圳市人民医院已引进人才50人, 即将签约高端人才5人,包括中华医学会二级学术委员会现任主任委员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高端计划2人,大学终身教授1人,并选拔10个中青年骨干团队建立院内杰青培育团队。

未来,深圳市人民医院力争将呼吸病学、神经病学、心脏大血管科、高压氧医学、风湿免疫病学、超声医学、肿瘤病学、内分泌学、手显微外科打造成为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并创建国家干细胞研究与临床转化中心、国家医学转化工程技术中心、国家医学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技术平台、粤港澳大湾区胎儿医学中心和国际临床技能培训中心。

而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目前医院肿瘤综合治疗中心也引进2名美国知名肺癌专家及其团队以及香港大学明德教授关新元教授;器官移植中心引进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卢宠茂教授肝脏移植团队及肝移植专家吴国际医生。

此外,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已成立人体器官获取组织(OPO)办公室。心血管治疗中心重点筹备心脏杂交手术室,将可供内外科杂交手术使用。中心共享实验室建设预期2019年中可投入使用,并引进香港大学外科知名专家万钧教授担任实验室主任。

据悉,为支持医院建设,对纳入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项目的医院,在建设周期内,深圳市财政将按规定予以配套资助。

编辑 曹亮

(作者:读特记者 戴晓蓉 通讯员 深卫信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