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名中学生,做了份关于城中村改造的调查报告

记者 韩文嘉
2016-08-24 01:54
摘要

对于“准高三”学生而言,暑假显得格外宝贵,而承翰国际学校的易少卿和樊树桐则利用假期,做了一个社会调查报告。

城中村的外来务工者

对于“准高三”学生而言,暑假显得格外宝贵,而承翰国际学校的易少卿和樊树桐则利用假期,做了一个社会调查报告。他们钻进城中村,去与租客们交谈,真实感受城中村生活的体验,讨论城中村外来人口的出路。

两位同学调研报告的名字是《关于城中村改造后外来人口安置问题的调查报告》,这个报告聚焦城中村改造后房租等各方面生活成本的变化,从而探讨改造后对外来人口安置的影响。“因为此前在老家河南信阳做过一个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报告,这次想调查深圳城中村改造的情况,这样可能可以对中国社会的整体情况能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易少卿说。

他们告诉记者,在进行这个调查之前,他们需要先了解城中村的历史、改造的规划,同时通过网络调查和走访调查,收集80多份问卷,分析外来人口的基本生活情况、以及城中村改造后带来的影响。“其实一开始我们只是想做外来人口的职业分布和生活状况调查,随着调查的进展,我们曾经换过好几个主题,最后接触到城中村改造的这个话题,才定下来。”

为什么自发地去做这样的一个调研?樊树桐说:“想对我们的国家多一份了解。”而易少卿则表示,想通过这次调查,锻炼自己独立思考和走访调查的能力。“走访中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遭遇了很多拒绝和不理解,这也让我们思考怎样合理地提问,怎样与别人交流。”易少卿说。

在调研中,两位同学也因此听了很多故事:打多份工养家的普通打工者、烈日炎炎在外奔波的废电器收购者、经营了十几年店面的小店主……打工者们的生活状况,以及对未来的忧虑,让同学们感触良多。“城中村的外来人口现在生活状况并不好,而且他们非常担心城中村改造以后房租的飙升,如果房租上涨过快,他们可能就会离开深圳。”易少卿说:“这些打工者大都是服务业的从业人员,他们的离开会造成一系列的问题,包括CPI的上涨,城市对人才吸引力的下降等。而且这个人群的心理问题也很值得大家关注。”为此,他们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思路,包括为这些外来人口提供廉租房、租房补贴等。“虽然这些建议可能很幼稚,但也是我们自己的思考。”他说。如今,一万字的调查报告已经初步成型,他们也希望这份报告能让更多人看到,带动更多人为城中村的明天而思考。

 


摘要

 

在十三五规划中,深圳政府提出将在五年内改造300+城镇村,总投资将超过20亿人民币。这将成为深圳城中村改造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最彻底的改造。这次大规模改造成为了社会各界人士议论的焦点。

不过,大多人都关注于城中村村民、政府和开发商之间的利益博弈,却很少把焦点放在这次改造最大的关系者——外来人口。我们想用这篇调查报告引起社会对外来人口在城中村改造中的处境的关注。

本文运用了网络问卷调查与岗厦村的定点抽样调查的方式,对城中村内外来人口的职业分布、收入情况、租房意愿和最大接受租金进行调查。另外,我们通过结合他们的基本状况以及改造后大致的租金范围,来分析改造后外来人口的安置情况(他们何去何从)。因为大部分外来人口(特别是白石洲和岗厦村)从事第三产业,他们的离开会对整个深圳造成物价的上升与生产力的下降,还会引申出一些社会问题。最后我们会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减少城中村大改对整个社会的波动。

在本次调研的重点对象岗厦村里,有大约6万外来流动人口,约占城中村总人数的98%。他们分布在各个职业,各个岗位,是深圳这个新型城市主要的生产力与创造力。虽然他们要挤在二三十平米的出租屋里,但是他们怀揣着自己的梦想在这个风云变幻的城市里努力拼搏。城中村既包含着外来打工人的梦想与追求,也表达着他们对这个社会的无奈。

改造后的高房租会让一些低收入的外来人口对融入城市望而却步。如果外来人口的处境得不到改善,外来人口问题会演变成社会矛盾,因为租金的大幅度上涨会引起他们的心里不平衡,幸福指数下降,以及报复社会的扭曲心理。我们意识到了改造后外来人口安置问题的严重性,所以想通过这篇调查报告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关键词:城中村改造、外来人口、租金上涨、安置问题

引言

城中村是中国高速城镇化的背景下农村包围城市的产物,既在城市的中心,却不能很好的与城市接轨。在政府眼中,城中村就像“毒瘤”一样,需要进行改造来获得更大的土地使用效率。(特别是在深圳,土地资源极度稀缺)可是,在外来人口眼中,城中村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地方,因为这里有整个城市最廉价的出租屋。如果将城中村改造,虽然房屋质量以及环境变好,但是房租势必会上涨,这些人将何去何从?在本文中,我们将以故事叙述和数据分析论证的方式,来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的探讨。

 关于深圳城中村改造后外来人口安置问题的调查报告                          

在白石洲的深处,某个两店之间不起眼的夹缝中,有一家店面只有2〜3平米的裁缝店。里面的陈设很简单,一张放在店面外面的桌子(里面放不下),还有一张稍小的、放置着缝纫机的小桌,以及一把椅子。这里的主人,是一个看起来四十多岁的十分安静的中年女子。

由于我们要去修补裤子,便找到了她。在她修补的时候,我们顺便聊起天来。这不聊还好,一聊便被其中的疾苦深深地震撼了。通过聊天得知,她也是住在白石洲里,从家里赶到店里也就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她来深圳的时间并不太长,两三年左右。家里有两个孩子,老大上大专,小的则已经上了高中。她来这里主要是赚钱养孩子,赚得他们的学费,顺便照顾下孩子们。

当我们无意中问起她每月大概能挣多少钱的时候,她脸上突然浮现出了一种令人印象极其深刻的、痛苦以及无奈,完美的掺杂在了一起的神色。她的话也随之多了起来。“我若只做裁缝,哪里能活得下来” 、“所以我找了份兼职,每月能挣1700多,每天累到死,(两份工作)加在一起好的时候可以挣三四千”。因为有两个孩子,所以她租了一个“大”房子,“有十三四平米”她说“每月的房租1200左右,而且每年还在涨!”, “那如果房租要大涨了,您最多能接受多少钱?”我们继续问道,因为想起了城中村马上要改造所将要引发的租金大涨问题。“涨…”她低声喃喃道,“一千二三吧,再高真的没法活了......”本来我们想告诉她这城中村马上就要大改了,随之而来的就是房租的大涨,但是,看着她茫然又无奈的神情,我们默默地把这个沉重的话题转移到了别处:每月能存下来多少钱。本来想缓和一下气氛,谁知这个问题仿佛更是戳到了她的痛处,她立刻说道:“存钱?这我都没想过。我平时都还没吃什么,就没钱了。这生活没啥盼头,还是专心供孩子吧......”她还感叹地说:“每年都带孩子回老家,一回就要七八千块,所以啊,辛苦奋斗了一年的钱到此就全部花没了,甚至还会欠些钱。”

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回到了家。根据这件事情,我们仅了解了目前城中村人民生活情况的冰山一角。我们愧疚地发现,原来我们竟然对自己国家的民情还不了解。我们一致地认为,作为中国人,我们有义务了解民情,并为它的改善或多或少的做出贡献。所以我们自己编排出了一份调查问卷,目的是:调查城中村人民的基本情况,以及改造以后租金上涨对人们的生活情况和安置问题造成的影响,并呼吁社会各界的关注。

数据分析(基本状况)

本次调查是以走访调查和网络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共在岗厦村、白石洲收集了81份调查问卷。我们根据这些问卷进行了数据分析,得出了如下结果:

图1:城中村居民生活状况的分布图

图片1

图片2

图片3

从图1中可以看出,城中村居民大部分在20-40岁之间。过半数的人是社会底层人员,收入在5000元及以下。

图2:城中村居民住房状况的分布图

图片4

图片5 

从图2可以看出,城中村居民大部分住在30平米以下的房子,只有小部分住60平米以上。而租金方面,城中村内租金普遍低,过半的房租在1500元以下,其中有31%的租金在700元以下。而租金在2000元以上只有四分之一。

图3: 城中村租户居住时间分布图

图片7                

城中村租户中有36%的外来人口居住时间在2年以下,有33%的人居住时间在2-5年。这些数据表明,因为城中村位置的便利与租金相对的便宜,使城中村成为了外来在深圳打拼人士短期的“家”,所以外来人口普遍都是短期租客,人员有很强的流动性。

图4:租户选择住房时考虑因素

图片9

从图4中可以看出,大部分人租房时首要考虑因素是租金,第二是地理位置。只要24%的人以居住环境来挑选住房。这说明城中村改造后,虽然环境变好了,但是高租金还是政府要首先解决的问题。

据调查统计,岗厦村外来人口最大接受的租金平均为1784元,涨幅在15%-20%,每平米每月60元左右。改造后岗厦村的租金价格会接近周围小区的租金,达到每平米每月80-90元。而像已经改造好的大冲新城,租金达到每平米每月95-100元。

 假如租金高于接受范围,是否考虑撤离

据调查数据统计,假如租金过高,过半的人会选择去更远的地方居住,只要24%的人会继续待在原有的居住地。我们问过很多的调查对象,很多40岁以上的人会选择离开这个城市。

图4:租户选择住房时考虑因素           

图片8

从图4中可以看出,大部分人租房时首要考虑因素是租金,第二是地理位置。只要24%的人以居住环境来挑选住房。这说明城中村改造后,虽然环境变好了,但是高租金还是政府要首先解决的问题。

据调查统计,岗厦村外来人口最大接受的租金平均为1784元,涨幅在15%-20%,每平米每月60元左右。改造后岗厦村的租金价格会接近周围小区的租金,达到每平米每月80-90元。而像已经改造好的大冲新城,租金达到每平米每月95-100元。

 假如租金高于接受范围,是否考虑撤离

据调查数据统计,假如租金过高,过半的人会选择去更远的地方居住,只要24%的人会继续待在原有的居住地。我们问过很多的调查对象,很多40岁以上的人会选择离开这个城市。(报告有删节)

编辑 姿霖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