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到底应该属于谁?我们在数据的属性、产权等核心问题还没有明确规范的前提下,大数据时代来了,数据的价值和风险都变得不可估量,我们又该如何合理合规地使用数据?26日,腾讯在2018大数据合作与合规峰会上,提出应“科技向善、数据有度”,并首次发布了《腾讯隐私保护白皮书》。在大数据蓬勃发展的当下,这也是互联网企业首次在隐私保护方面表明自己的理念和态度。
白皮书全面系统阐述了腾讯隐私保护理念、目标、原则和方法论,展示了其在隐私保护能力和经验与实践,为社会公众了解隐私保护提供便捷的渠道,也为互联网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一些方向和思路。白皮书介绍,在搭建完善隐私保护体系的基础上,以腾讯P·B·D为方法论,建立全生命周期的数据管理制度和多维度的隐私保护机制,并将数据保护策略制度化、数据管理流程规范化是重中之重。同时,在数据安全技术上,采用数据加密、数据脱敏、去识别化、量子加密等技术,通过事前防范、事中保护和事后追溯,才能全方位保障用户数据安全。
“在信息保护安全方面,人人都是消费者。”今年11月,在中消协发布的《APP个人信息收集与隐私政策评估报告》中,有90%的企业涉嫌过度收集个人信息;有80%的隐私政策存在问题。而《2018常用APP隐私政策观察报告》披露,逾七成APP 的隐私政策透明度不及格;十大行业APP在隐私保护方面的总平均分仅为41.4分。对此,深圳市品质消费研究院副院长杨庆星指出,要用消费者感知和理解的方式,尽快制定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方面的标准和法规。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兼只是产权学院常务副院长张平表示,AI时代,人工智能技术更容易窥探人的隐私,个人信息保护应尽快立法,企业也应自律,要有个人数据的最低保护原则。
今年1月,腾讯社会研究中心联合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联合发布《2017年度网络隐私安全及网络欺诈行为分析报告》显示,移动网络隐私的泄露主要有手机软件获取、免费Wi-Fi窃取、旧手机设备泄露,以及黑客盗取企业大数据等渠道,而手机安全漏洞已成为个人隐私泄露的最大源头之一。
强有力的安全技术是数据保护中的重要一环。据了解,腾讯在创立初期便着手互联网安全领域的部署,在互联网行业有着多年的安全经验。此次白皮书也首次对外披露腾讯数据安全技术能力,包括研发“门神”、“洋葱”等多款内部安全工具,为用户数据安全提供坚实保障,同时为用户提供腾讯手机管家和电脑管家等多款终端安全产品,进行实时保护。
编辑 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