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作为首届粤港澳大湾区设计师峰会的系列活动之一,《设计师的艺术世界》作品展在龙岗区A963设计大厦开幕,展出资深室内设计师黄庭、陈永杰、林文格的个人艺术作品100余幅。此次展出将延续 到31日,供市民免费参观。
“艺术与设计同源。”策展人、深圳室内设计师协会执行会长赵庆祥表示,这是三位颇具影响力设计师的艺术作品展,是对他们深谙艺术与生活、艺术与自然、艺术与设计的紧密联系与深层意义,以及出色的 艺术表现给予的充分肯定。他说,通过设计师艺术作品的展示,对提升广大室内设计师的艺术修养,激发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热情,从而把创新设计提高到新的水平,有着抛砖引玉的积极作用。
“尽管设计是把感性思维落地成理性项目的过程,但艺术作品对于设计师来说同样弥足珍贵。”知名艺术家应天齐表示,很多时候,让设计师们聚在一起的并不是建筑和室内项目本身,而是非常单纯的绘画。 他们当中的很多人从年幼时期开始学画,后来从事应用美术设计相关工作。他认为,黄庭、陈永杰、林文格的作品都有一种沉淀的力量,赋予艺术作品哲学的、诗意的、设计师之于建筑的情感,冷峻中看得见热烈 ,宁静中自有张弛。他们的作品中,虽然随处可见出于设计师角色的“旁观”与“构画”意识,但着墨处却并不过分张扬,因此也没有丝毫违和感,这恰恰是忙碌的都市人生活中缺少的一种自我观察与提炼。
《设计师的艺术世界》作品展同样得到不少设计师同行的推荐。龙岗区大芬美术产业协会会长周峰表示,从展出的艺术作品中不难看出,三位设计师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对民族传统的敬仰与传承,源于他们 自身专业的高度责任感。现在,他们点燃了追寻艺术之火,愿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诞生出越来越多的优秀艺术作品。
此次作品展包括黄庭的油画、陈永杰的水墨画和林文格的摄影作品。黄庭是多年来获得诸多赞誉的全国资深室内建筑师,从事室内设计几十年,这几年,他致力于将基于建筑和设计的应用美学转化为可根植 于日常的生活美学,拒绝符号化的设计与创作。黄庭说,优秀的设计师首先是生活理念和生活艺术的传播者,向往美好生活才是不断完善设计的驱动力,希望通过设计能够逐步改变人们对生活的认知,从而提升感 知和获得幸福的能力。同时,他在探索设计与艺术交汇时的内在逻辑,并试图以此为基点,使设计师与客户及艺术欣赏者之间达成一种通识。
艺术展主创人员介绍
黄庭
全国资深室内建筑师
中装协设计委员会委员
中国建筑装饰行业职业教育特聘专家
中装协装饰与照明设计师联盟副主席
深圳市专家工作委员会专家
深圳市评委会评委
深圳市室内设计师协会首届理事会副会长
深圳市室内设计师协会高级顾问
创作理念:在巴西一个月,回国后创作了五幅风景或人物画,这是其中的三幅,不难看出,画中所传递的信息,离不开对人类与大自然共生主题的关切与思考,离不开人类对美的永恒追求,而这样宏大的主题,却是通过对非常平凡的生活细节的刻划去表达的,力求以生活的、生动的形象感染观众,这一绘画艺术创作特征与室内设计创意的形成过程如出一辙,因为,弦扬创新设计正是人类对未来美好生活期盼的集中体现,设计改变生活的命题必须依靠设计师的创新精神去解读,而这重大的主题却同样要从生活的细微须求切入,努力塑造适合人居的最佳环境。
此次展出的作品还有太行山写生十三幅。
林文格
民盟盟员
文格空间设计品牌创始人/创意总监
溪山行旅文创发展创始人/CEO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实践导师
中国美术学院创业导师
深圳大学设计学院客座教授
深圳“设计之都专家库”专家
华论坛摄影会主席
2009年荣获美国Hospitality Design Awards酒店空间设计大赛最高荣誉Winner大奖
2010、2016两度被素有室内设计奥斯卡之称的英国Andrew Martin International Awards甄选为全球著名室内设计师之一。
艺术与设计:设计师应该以设计为标准来重新定义“艺术”。将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属于艺术范畴的任何可以表达美的行为或事物融入我们的设计项目之中。使完成的设计工作达到工程技艺与人文美学的高度统一,成就优质的设计项目。所以,杰出的设计师既要具备艺术家的浪漫情怀与美学修养,又要具备工程师的科学严谨性与经济统筹能力。任重而道远!
陈永杰
深圳市品杰室内设计有限公司 创意总监
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设计学院硕士
中国建筑装与照明设计师联盟常务理事
广东省设计师联盟 常务理事
深圳市美术家协会 会员
深圳市室内设计师协会 理事
香港室内设计师协会 专业会员
我的设计观:“玩物养志”这个作品,画面以品茗、读书、听乐、玩石、养鸟养鱼、插花莳草为传统立轴式构成主题,以中国画写意手法传达传统文人雅生活的状态,不亦乐乎,恰然自得!托物言志,以达乘物游心之境。“乘物游心”源于《庄子》,“游心”若能达到“乘物”境界,即可悠然忘我,神游物外!藉此启发设计的思想,表达设计观。
编辑 李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