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公益组织活跃在克赖斯特彻奇 “老深圳”友城传播中国文化

读特特派记者 任琦
2018-12-26 08:11
摘要

爱德慈善基金会是一个致力于传播中国文化的华人公益组织,由3名中国妈妈发起,其中之一是21年前从深圳移民到克赖斯特彻奇的赵芳。“离开了很多年,但依然深爱祖国,热爱深圳。在这里做这个公益项目,就是为了让华人孩子永远记得自己的根。”

爱德慈善基金会是一个致力于传播中国文化的华人公益组织,由3名中国妈妈发起,其中之一是21年前从深圳移民到克赖斯特彻奇的赵芳。“离开了很多年,但依然深爱祖国,热爱深圳。在这里做这个公益项目,就是为了让华人孩子永远记得自己的根。”

成立于2012年的爱德慈善基金会,最初只是教华人孩子武术课。随着活动的深入,赵芳认为这还不足以代表中国文化,便成立爱德华文传承与教育中心,参与到国侨办下属华文教育基金会主办的中国文化海外行活动中,从2014年至2018年连续5年协办在克赖斯特彻奇的有关活动。

中国文化海外行为华裔青少年搭建了解、研习祖籍国传统文化的平台。这是2017年新西兰营在克赖斯特彻奇隆重开营。

每年七八月间,国内选拔的优秀老师来到这里,为当地青少年开设丰富的中国文化课程,书法、书画、戏剧、武术、折纸、民族乐器、民族舞蹈……这些活动不仅在华裔孩子心间播下学习祖国文化的种子,也将优秀的中国文化传统传播到克赖斯特彻奇本地的多族裔社区。随着中国文化影响力的扩大,当地一些中小学还主动设立了“中国文化日”。

爱德慈善基金会协办的中国文化海外行活动得到克赖斯特彻奇当地家庭的喜爱。

热心的华人社团成员为中国文化海外行活动而奔忙,出钱出力,乐此不疲。开旅行社的王吉雨哪怕放下生意,也要做好后勤服务。他还打算在自家农场建一个国际认证的自然科学教育基地,“唯一的目的就是想让孩子们快乐成长。”

“我们大多是兼职参加这些公益活动,但每个人都全身心投入。”马修也是多年前移民的“老深圳”,他说,有余力为华人社区做一点事,成为连接祖国和克赖斯特彻奇的桥梁,大家都很高兴。

谈到深圳,赵芳和马修充满感情。虽然离开多年,但随着深圳与克赖斯特彻奇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他们来往两地也越来越频繁。 “我在蛇口生活了8年,现在带着孩子回去,我会告诉他们,妈妈曾经在哪一栋楼里工作过、居住过。孩子们非常喜欢深圳现代化的城市气质。我也鼓励大女儿在大学毕业后回中国工作一段时间,因为那里是他们的祖国,是他们永远的家。”赵芳动情地说。

编辑 张克

(作者:读特特派记者 任琦)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