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邮票里的故宫,美轮美奂!
​深圳报业集团驻京记者 陆云红
2021-05-17 13:44

“邮票与文物同框,历史与时代相映”。 5月17日,由故宫博物院和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联袂主办的“国家名片 紫禁瑰宝——故宫主题邮票特展”开幕式在斋宫举行。展览首次将新中国发行的故宫主题邮票和相应的故宫文物合璧呈现,在展现故宫文化和邮票文化的同时,通过科技赋能加强互动,见微知著,让广大参观者体验到“文物活了起来,邮票活了起来”的观展感受。

本次展览共展出邮票56套1732枚(含故宫主题邮票52套1590枚),邮票手稿等珍贵展品54件,联合发行首日封13件;配合邮票展出的25件故宫文物,涵盖书画、玉器、珐琅器、青铜器、瓷器、家具等多个门类,与同主题的邮票对比展出,交相辉映。

“能上‘国家名片’的故宫文物,必然都是国家珍贵文物,尤其是书画类文物,比如《五牛图》《洛神赋图》《深堂琴趣图页》《梅竹图》《冯摹兰亭序》等等。但是,由于斋宫展厅没有书画专馆的专用设备,又适逢夏季湿度过大不适于书画类文物的保护,所以展览中展出的书画类文物都是复制品。”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娄玮在开幕式上介绍说,“即便如此,展览中展出的25件文物中,除去5件书画复制品和1件青铜莲鹤方壶复制品外,余下的19件全都是国家珍贵文物原件。”



展览内容分为“江山多娇”“美轮美奂”“大有既藏”“邮传万里”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江山多娇”选取富有象征意义的壮美山河主题邮票《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展现祖国的大好河山,对应故宫博物院收藏文物《四景山水图》《五岳图》《千里江山图》的影像展现祖国的生机勃勃、生生不息。

第二单元“美轮美奂”展现紫禁城主体建筑群,辅以邮票设计原稿、雕刻稿、古建影像,再现紫禁城建筑魅力;

第三单元“大有既藏”通过文物和邮票的对照,特别是最新发行的《五牛图》邮票,体现从文物到邮票设计、雕刻、印制等全过程,表现邮票印制的科技水平。多色胶印和雕刻工艺凸显了每头牛的细节,可以看到头部与口鼻处的根根细毛、牛身骨骼纹路及筋肉缠裹的形态刻画得细致生动。

我国发行的第一套多媒体邮票《唐诗三百首》,具有可视、可听、可触、可闻的特点。微缩工艺将313首诗、25000余字镌刻在一版邮票上,每个字仅0.4平方毫米,需用十倍放大镜才能看清字迹,可谓“一套票,一本书”。

第四单元“邮传万里”以中外联合发行邮票中的故宫题材为主线,展现故宫文物和中国邮票在党和国家外交、文化交流等活动中发挥的文化传播作用,体现中华文明在兼融并蓄中历久弥新。

邮票与故宫的渊源深厚。1953年,体现我国古代工匠高超技艺和卓越才能的故宫角楼第一次出现在邮票上。1982年,明清扇面画成为第一次出现在邮票上的故宫文物。此后,越来越多的故宫古建和馆藏文物成为邮票设计师钟爱的设计主题。1998年,故宫太和殿与法国卢浮宫一起登上中国和法国联合发行的特种邮票,开启了故宫博物院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传播中国文化的新篇章。2003年,故宫邮局在紫禁城里正式开业。故宫博物院和中国邮政一直保持着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共同为提升国家形象助力。

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黄孟复,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娄玮,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康宁,中国邮政、故宫博物院相关领导,以及众多艺术家、文化学者、故宫邮票设计师、集邮家等各界嘉宾出席开幕式。

(原标题《看展:邮票里的故宫,美轮美奂!  》)

编辑 吴徐美审读 吴剑林审核 特区报-张雪松,李林夕
(作者:​深圳报业集团驻京记者 陆云红)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