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启用,在2021年高考中正式实施。新高考改革,到底“改”了什么?高校如何录取考生?学校又如何做好自主招生攻略?了解新高考改革政策,清楚可能存在的新问题和误区,是每一个高中生、家长、教师乃至学校都必须做好的重要课题。
近日,由中南出版传媒集团《新课程评论》杂志主办、深圳南山外国语高级中学协办的“新高考与自主招生”2018中学校长公益论坛在南外高中举办。来自全国30余省区的的500多位中学校长和教育管理者带着对新高考和自主招生的思考,展开交流与讨论。
论坛上,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郑州一中原校长朱丹,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格致中学校长张志敏,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柳彬,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就业处处长张韶峰,武汉大学招生工作处副处长邓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招生就业处处长杨锋,南开大学学工部副部长、招生办公室主任金柏江等先后进行了主题讲解。
▲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柳彬解读新高考
南山区政协副主席、区教育局局长刘根平表示,新高考仍然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初始期,对于各学校、各地教育,是挑战也是机遇,大家重新站在同一个起跑线,很可能是一次“重新洗牌”。每一项改革,都是为了推进社会的进步。新高考改革的目的,也是为了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高考的公平公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他提出,要学习领会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立足本地本校实际,坚持科学精神,让改革真正落地、见到实效,为全国的新高考改革探索和积累经验。
南外集团总校长夏育华表示,学校带给学生的不仅是文化知识,更多是生命的丰富、生活的历练和生长的自信。“破旧立新”的新高考以及自主招生带来的改革浪潮,激荡出形式各异的教育发展样态。南外集团将融合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拓展课程内涵、深化课程设计,重视职业规划、催化专业成长,做好人才培养,体现教育“看不见却本质性”的部分,为高考综合改革的软着陆做好顶层设计。面对新高考,南外集团将坚守教育的本真开展自主个性、开放包容、全面精致的教育,给学生奠定良好品行、健康身心和勇于创新的基础,涵养个体生命气象。
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副总经理、《新课程评论》总编辑彭兆平认为,“新高考与自主招生”是一个高热度话题和高敏度问题,它的每一点变动,都会牵动整个社会从中枢到末梢的每一根神经。活动旨在帮助更多的学校为自己的学生找到通往心仪的高等学府的路径,更为了解读、理解和一步步完善这一个时代更加多元化的人才标准体系,而更深更远的价值诉求,是从术的探寻中窥见道的堂奥,从对寻常困境的应对中触碰教育者的初心,从而感受和传递教育对社会进行价值反哺的意愿和能量。
编辑 赵偲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