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融入全面创新时代 实现传播力跨越

2016-08-22 22:41
摘要

作为时代进步的守望者,媒体对社会的贡献,是通过洞察时局、客观报道社会变革和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来实现的。

由人民日报社、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6媒体融合发展论坛8月22日在深圳开幕。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李平做主旨演讲,他谈到:

作为时代进步的守望者,媒体对社会的贡献,是通过洞察时局、客观报道社会变革和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来实现,但媒体要想实现自己的职责,离不开传媒技术的支撑,离不开高品质的内容,离不开有效的传播,离不开公众的关注。

ff8cbb4 

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李平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创新,媒体的内容生产方式变了,信息传播方式变了,受众的兴趣点变了,用户的消费场景也变了。新闻媒体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用48字概括了新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并强调要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科技日报社作为创刊30年、多年发展以纸媒为核心的传统媒体,如何通过观念、机制和发展方式等的战略转型,履行好党和国家在科技领域宣传主阵地的使命担当,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策。

科技日报与兄弟媒体相比,在媒体融合发展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起步较晚,没有经验可谈,但也想借此机会,结合科技日报自身的探索谈四点体会和认识:

一、融入需求,是发展之魂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48个字的“职责与使命”,在明确了“高举旗帜、引领导向”的总体方向之后,首先强调的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党和政府在科技领域宣传的主阵地,科技日报社必须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围绕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项中心工作,做好新闻宣传工作。

正是立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实施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需求,我们以科技、传媒、集团三大要素研究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力争用三年时间,建成拥有较强传播力、影响力的中国科技报业事业平台和中国科技传媒企业平台,实现公共职能与市场职能的良性互动发展。在“事业平台”和“企业平台”合力作用下,“做精纸媒”,提升引领力;通过做大网媒,提升传播力;通过做强经营,提升竞争力;通过做深研究,提升预判力;通过做活机制,提升凝聚力。融入创新需求,是科技传媒发展之魂,也是构建科技传媒发展新格局和新生态的必然选择。

二,融动信息,是传播力之本

“互联网时代”,层出不穷的新媒体形态,深刻影响着每一位受众对媒体的选择,这使得传媒市场的传播格局被重新划分。我们通过搭建不同形态的网络传播平台,探索媒体融合的路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媒体融合不是各种新媒体终端的简单叠加,而是全方位的革新,它包括技术的融合、受众的融合、平台的融合、价值的融合、服务的融合。推动这些融合的根本动力是信息的流动,决定信息流动的方向和有效性的前提是“人与人”、“人与信息“之间的充分交互。只有在充分交互的基础上,所有平台及其负载其上的信息、服务才能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精准定位,实现大众传播、分众传播、人际传播的有机结合。

科技日报社在“朱诺”号木星探测器进入木星轨道、美欧科学家再次探测到引力波信号、《“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发布包括“共和国科学第一楼拆除事件”中,或是先期策划,或是及时响应,抓住时机,联动报纸、网络、新媒体,迅速构建了一个“即时交互”的信息场,在信息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在全媒体平台全方位推出多篇重头稿件,充分体现了时度效,有效引领了舆论。所以说融动信息,是提升传播力之本。

三、融合价值,是现实的路径

在“人人都是媒体、人人都可以原创”的今天,传统媒体的危机感越来越强。从供需角度来看,实现媒体价值有三个关键环节:

一是要契合用户需求。

二是要针对需求搭建平台。

三是要为用户生产、传递有价值的内容,提供高品质的有价值的服务。

这三个环节必须有机融合,并强化传媒“产品”理念,实现由过去简单的“内容为王”到“新闻价值为王”、“平台服务至上”的发展思路转型。当所有的传媒产品生产都以融合“价值”为靶向定位时,才是融合发展现实的路径。

围绕独特价值和独有价值服务提供的战略思路,科技日报社正在构建三大平台:第一个平台是构建“科技政策云”平台、集“专业化方向,集汇交解读、发布传播、评估反馈、研究咨询”四大功能于一体。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多媒体融合展示,推动科研成果的推广普及。

第二个平台是通过定制研究,提供专业咨询服务;通过建立市场估价标准,促进资本、市场和技术的对接,加速成果转化。

第三个平台是构建融媒体研究推广平台,依托国家科技计划项目,重点推进技术开发、宣传策划和产品推广,引领科技传媒发展。

四、融活机制,是关键动力源

媒体融合,“人才”是关键,推进融合向纵深发展,要靠人才去实现,而传统媒体采编业务骨干频频流失,已是普遍现象。融合发展所需要的“全媒型、专家型人才短缺”,成为制约媒体融合发展的第一瓶颈。如果不建立有利于"存量"人才激活与引进人才结合、人才转型与人才培养并重的“人才融合”机制,媒体融合将出现“空心化”。

“融活人才机制,是关键的动力源”。首先要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最大的价值。从今年开始,我们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人事制度管理改革”,实行“岗位聘用与岗位等级相分离,人岗相适、以岗定责,优化管理机制”,使一批充满活力的年轻人走向了管理岗位,为融合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来源 人民网

实习编辑 何幸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