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深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研究(2018)》(以下简称《深圳“双创”研究(2018)》)成果发布,连续第三年总结深圳“双创”发展的最新模式与经验。今年报告首次提出了“创新市场”概念,引起各界广泛关注。
《深圳“双创”研究(2018)》成果发布暨专家研讨由国务院参事室指导,深圳市社科联主办。该研究课题由国务院参事王京生牵头主持,联合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陶一桃及其团队开展深入研究。研究报告采用联合国所使用的创新环境三维评价方法,即(环境)支撑、(资源)能力、(绩效)价值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对深圳“双创”发展现状进行了要素体系评估,并深入分析双创的前沿趋势和经济社会绩效、启示及其面临的挑战,对国际创新市场发展情况进行了考察,并对我国尤其是深圳完善创新市场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此次报告发布恰逢中国改革开放40年之际,报告立足全球视野,在全国背景下,将深圳与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武汉等城市进行比较,对改革之城深圳日渐形成的产业结构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现实分析,得出判断:深圳2018年度双创综合指数蝉联全国首位,深圳是最注重创新创业环境综合发展的城市,是科创资源市场化配置质量最高的城市,是平衡双创价值与社会效益的最佳实践城市。
此次报告还提出了“创新市场”的概念。所谓“创新市场”,是有商业价值的原创性信息和知识交易的场所。报告将创新市场分为三类:试验发展创新市场、应用研究创新市场及基础研究创新市场。课题组认为深圳处于“创新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初步构建了支撑“创新市场”发展的创新要素市场体系,并正在不断以要素流动的方式与国际“创新市场”接轨。王京生认为,创新光有政府这只手还不够,要建设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国家,必须培育创新市场,为创新“造个海”,让创新的各种要素在这个市场上汇集、交易、培育、转化,用市场之手吸纳国内、国际乃至每个人头脑中的资源,为创新要素交易搭建公平、公正、公开的平台,让创新与财富在这里对接,让知识与产品在这里转化。
报告提出,深圳“双创”正在经历四个“转变”:从政府推动转入市场主导;从政策驱动转为制度驱动;从本土创新走向全球创新;从数量为主转向质量优先。王京生指出,深圳已成为创新引领城市发展的典型,深圳人禀赋中的创新意识深刻带领着城市以创新为导向,从制度创新、观念创新到科技创新等各方面走在前列。
在研讨会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扬生,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刘洪一,市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王为理等均对于这份报告给予高度评价。他们表示,报告在内容上具有全面性和权威性,兼具学术性和应用性,是关于深圳“双创”的一份重要而权威的学术成果。报告提出了“创新市场”的概念,对于指导城市“双创”发展实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市发改委、市科创委、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也充分肯定报告内容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编辑 董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