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天技术如何赋能智慧海洋?11月25日下午,“2022中国(深圳)卫星应用与智慧海洋创新发展论坛暨中集智园开园仪式”在光明区举行。中集智园作为中国首个卫星物联网产业集群项目,将构建满足卫星物联网企业全周期发展需求的多样化产研空间,通过不断引进国内外空天技术产业链代表性企业与高端科技人才,成为深圳产业聚集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中国首个卫星物网产业园正式开园
本次活动由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指导,深圳市中集产城园区运营有限公司主办,深圳市卫星物联网产业协会承办。
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巡视员孙楠在致辞中表示,空天技术产业是深圳市重点培育发展的八大未来产业之一,海洋产业是深圳市重点发展的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随着卫星互联网、卫星物联网等空海通信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遥感、导航、通信等卫星应用技术与海洋产业将进行深度融合,促进海洋渔业、海洋电子信息、海洋能源、海洋现代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海洋经济创造新的增长点。
深圳市中集产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徐凯在致辞中表示,正是依托中集在全球集装箱运输与应用载体领先的市场地位,以及在数据应用、运能调配和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市场需求,中集在光明区委区政府的部署下,成功落地中国首个卫星物联网产业集群项目——中集智园。
中集恪守“产业人做的产业园”这一发展方针,坚持“以产业带动招商、以运营赋能企业”,通过发起国内首个卫星物联网产业协会,搭建“产/学/研/政/企/协”的资源平台和生态系统,实现正式交付后不到一年时间,即引入企业80余家,其中60%为规上企业、30%为国高企业、6家央企下属成员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计划上市企业。预计年产值三十亿以上、年纳税两亿以上。园区也初步形成了以卫星物联网产业为主导,以智能传感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能源产业为支撑的“1+4”产业集群。
活动上,中集智园与2022年下半年新入驻的8家企业进行入驻签约,它们分别是:深圳和润达科技有限公司、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中建一局集团华南建设有限公司、深圳市名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维冠智慧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黑爵同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广东森林有约空气清洁机器人有限公司。
空天技术将成深圳重要产业竞争力
为促进空天技术在海洋领域的创新应用,构建卫星应用与智慧海洋产业创新生态,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跨界融通发展,由卫星物联网产业协会、深圳市中科海信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华力创通科技有限公司、中集海洋科技集团、深圳市天海世界卫星应用科技有限公司五家单位共同发布智慧海洋产业生态共建。
在平台发布环节,由电子科大吴教授卫星团队共同打造的空天技术检测开发及服务平台也正式发布,该平台瞄准客户痛点与市场需求,通过研发测试、计量检验、检测认证等共性研发及技术服务,帮助企业打通产品设计、研发、测试、市场准入等相关环节,有效填补当前深圳在空天技术共性服务领域的空白。
在国家“海洋强国”的战略下,深圳向海发展,着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2022年8月31日,前海管理局与中集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中集海洋科技集团,打造海洋科技产业龙头,并建设集总部、研发中心、海洋产业园区在内的海洋产业聚集区,开发和探索包括海洋绿色氢能、碳捕捉与封存利用、海洋数据中心在内的海洋新应用场景,将前海合作区打造成现代海洋服务业集聚区和海洋科技创新高地,建设海洋强国“桥头堡”。
在创新分享环节,中集海工战略研发中心主任张月峰、深圳市天海世界卫星应用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宝才、深圳市云天智能通讯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郭杰、深圳灏鹏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鹏、易站智联科技(广州)有限公司董事长易小兵、杭州当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理黄晓朋分别从海工装备、卫星应用、移动通信、大数据应用、船舶智能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主题分享。
与会嘉宾表示,当前随着“航天强国”、“海洋强国”战略的逐步推进,“20+8”产业政策、“海洋产业集群行动计划”的相继出台,以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为契机,以卫星通导遥应用为特征的空天技术将成为深圳未来重塑产业竞争力的变革性力量,为深圳经济发展带来倍增效应,也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源源动力。希望各类创新技术、创新要素、创新主体携手共建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创新链条和产业生态。
(主办方供图)
(原标题《卫星+海洋如何创新发展?深圳打造首个卫星物网产业园》)
见习编辑 刘悦凌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