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改革开放同行,“改革开放研究丛书”在京发布

读特驻京记者 李萍
2018-12-18 14:02
摘要

这套从策划到出版历时两年多,18种图书,578万字,集195位作者的心之血作亮相。

12月17日,由中国社科院主办,中国社科院科研局、社科文献出版社承办的“与改革开放同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改革开放研究丛书’发布会”在京召开,并举行了“改革开放研究丛书”揭幕仪式。这套从策划到出版历时两年多,18种图书,578万字,集195位作者的心之血作亮相。

全国人大常委、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社会政法学部主任李培林研究员,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学部委员蔡昉研究员,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许正明,社科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及丛书领衔作者、媒体出席了本次发布会。

“‘改革开放研究丛书’是中国社科院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策划的比较成功的一套丛书,也入选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2018年度重大发布成果。”李培林研究员在讲话中指出,该丛书从2016年就开始组织筹备,先期投入很大,克服了大规模集团性作战的困难。丛书的所有作者都满怀激情,以极大的激情来描述这样一段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伟大事业。丛书由有经验的、高度负责的编审团队严格把关,有各领域资深专家的辛勤付出。该丛书共18本,超出了策划时的预期品种,涵盖的领域非常全面,各位资深专家在时间紧、任务重的压力下,能够准确把握40年发展的宏大主题和脉搏,付出了辛勤努力和心血。自己领衔的《当代中国阶级阶层变动(1978~2018)》也是丛书中的一本,能够以这样一种形式来体现这一长期劳动成果,纳入如此宏大的主题,感到引以为荣。

蔡昉发在“如何提炼中国智慧”的主旨演讲中指出,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各位学者作为改革开放的观察者、参与者和研究人员,需要更加注重“提炼”意识,应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回顾中国建设史、改革史并总结改革开放的方法论。他认为,政府和人民所取得的成就客观存在,学者能够以不同的角度从正面肯定成绩,同样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同时,讲“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不仅要面向中国人,更要面向世界。学者应该提炼改革发展过程中体现出的“中国特色”,作为具有一般借鉴意义的经济学原理和规律。

许正明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018年以来,出版界围绕改革开放40年历程,紧扣改革开放的纵深感、群众获得感、发展成就感,组织出版了一大批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俱佳的主题出版物。这套丛书是其中的优秀代表,被列入2018年中宣部重点主题出版物目录,也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内容权威、通俗易懂,充分展示了过去40年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既是一部回顾改革开放历程的不可多得的文献资料,也是一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鲜活教材。

谢寿光发表致辞表示,社科文献出版社是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中成长起来的,也一直关注改革开放的研究和实践。早在2008年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社科文献便出版了“改革开放研究丛书”第一辑共九本。作为一家有担当的学术出版机构,紧扣改革开放的时代脉搏,紧跟学术前沿,面向全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提供中国方案,是社科文献的职责所在。

丛书领衔作者,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汪海波研究员,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教授,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学部委员潘家华研究员,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辑胡正荣教授以及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善槐教授也作了专题演讲。

见习编辑 黄泽霖

(作者:读特驻京记者 李萍)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