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患者!这位大夫坐着轮椅去“查房”

读特记者 戴晓蓉 通讯员 刘画敏 文/图
2018-12-17 19:48
摘要

他叫陈康,是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一名脊柱科医生。坐着轮椅,与患者沟通,整理病例……


“陈医生,我来推你吧!”“陈医生,你的腿好点了吗?”在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坪山院区脊柱科病房,有一位闲不住的“患者”,病房里的患者和家属都牵挂着他的健康,每次遇到他都会主动上前帮他推轮椅。

他叫陈康,是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一名脊柱科医生。坐着轮椅,与患者沟通,整理病例……为了不因为意外受伤而耽误手头上十几位患者的治疗,在腿摔伤的半个多月时间里,陈康一天也没闲着。

感动:“你安心养伤,我来推你查房”

住在脊柱科八床的黎先生,因腰痛入院已经两个多月,一直由陈康负责,11月27日,当他得知陈康在前一天晚上下班途中摔伤时,心里有些着急:“我的病才有了一点起色,他这一受伤,恐怕要休息个把月吧,那我的病岂不是要耽误了。”

直到28日早晨,看到按时出现在病房里陈康,黎先生悬着的心才放松下来。“说实话,没想到他这么快就回来上班了,他的腿缠着护具,肯定伤得不轻。”黎先生说。

看着陈康划着轮椅离开病房的背影,黎先生的妻子高女士追上去说:“陈医生,你安心养伤吧,别来回跑了,我每天去办公室找你,老黎有什么情况了,我推你来查房。”

后来,患者和医护人员每天都会看到高女士推着陈医生在病房里走动的身影,好几次,高女士都被错认成了陈医生的家属。

陈康说,受伤之后,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他管床的患者,第一天坐着轮椅去查房时,他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去面对患者的抱怨,但患者和家属对他的关心让他意外又感动。

温暖:他成了科室里的“保护对象”

医院并不提倡带病工作,但陈康坚持来上班,领导和同事们都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

“他大概是我们这‘最不用上心的病人’了,药会自己敷,红外线理疗也会自己从操作,基本不用我们照顾。”说起陈康的病情,脊柱科病房的护士王昕怡调侃道。

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在科室里陈康还是被列为“保护对象”。每天护士会准时给他送药,送去治疗仪,提醒他按时服药、理疗;和陈康坐邻桌的骨关节科医生杨崇山,如今是陈康的主治医生,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检查陈康的恢复情况。

“他主要是韧带损伤,髌骨脱位,目前已经进入恢复期,每天只需要敷药和红外线理疗,其他时间注意保持腿部不动,就没有问题。”杨崇山说。

脊柱科的几名医生也主动接管了陈康的患者,每天都会把查房信息一一向他传递,目前陈康的患者大部分已经出院,仅剩两名患者还在继续治疗。“其实每位同事手头的患者都已经很多了,但是为了照顾我,科室不再安排我接新的患者,只让我在办公室里做一些整理病例的案头工作,帮他们处理一些琐事。”陈康说。

陪伴:妈妈变“全职保姆” 每天陪他上班

虽然腿受伤,但坚持工作的这段时间里,陈康仍保持着正常的出勤时间,他早晨7点40时准时到岗,有时晚上会忙到10点多,这一切,都离不开陈康妈妈的支持。

受伤当晚,陈康的妈妈许女士便连夜从汕头老家赶到深圳,看到儿子受伤的腿,她心疼不已:“从小到大没伤过这么严重,我劝他多休息一段时间,他怎么都不肯。”

拗不过儿子,许女士只好当起了“全职保姆”。她每天早晨5点半准时起床煲汤,排骨汤、鸡汤、稀饭……每天换着花样给陈康补充营养。7点钟带着做好的饭菜出门打车去到医院陪儿子上班。

每天早晨按时把陈康送进办公室,许女士并没有离开医院,一来为了省钱,从医院到家,打车需要40多块钱,二来为了不给其他同事添麻烦,她随时“待命”陪儿子去上厕所,送他到食堂吃饭,这一守,就是一整天。

等待的时光并不好熬,但在儿子面前,许女士从来不叫苦,她乐呵呵地说:“其实我挺充实的啊,上午在天台做做操,运动一下,下午到病区的座椅上坐坐,看看手机,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但许女士也会发点“小牢骚”:“有时候忙起来,晚上加班到九十点钟,我叫他早点休息,他就是听不进去。”

每天照顾完儿子,许女士回到家还要洗衣收拾屋子,等躺倒床上时常常已经过了12点。

陈康心疼妈妈,说了几次让她回老家,但许女士坚持不走:“以前也知道他工作忙,但每天陪着他上班才感受到,做医生真的太辛苦了,能在这多照顾一天我心里也踏实一点。”

编辑 刘桂瑶

(作者:读特记者 戴晓蓉 通讯员 刘画敏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