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各界纷纷点赞!深圳新一轮文体设施建设引热议

读特记者 韩文嘉 林洲璐 李丽
2018-12-11 22:20
摘要

多名专家学者以及文化教育工作者这一全新规划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开展积极建言。

深圳即将重点规划建设“新十大文化设施”、提升改造“十大特色文化街区”的消息发布之后,市民纷纷“点赞”,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记者11日采访了多名专家学者以及文化教育工作者,他们对这一全新规划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开展积极建言。

高端规划将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任珺表示,在《深圳市加快推进重大文体设施建设规划》中,除了相对集中建设重大文体设施以外,还将按照均衡原则和便利原则,分期分批投入建设一大批区级文体设施。“无疑这次大手笔规划,对提升深圳文化软实力有积极影响。一是与深圳当前城市定位相匹配,弥补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二是未来城市公共文化空间获得了拓展,文化艺术人才因此而汇聚,可满足市民对更高品质文化生活的诉求。”

任珺认为,新建文体设施的运营管理、内容建设及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值得关注。“未来文化场馆运营应该做到突破行业、领域的机制限制,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社会网络平台,让社会多元力量参与其中释放创造力。”她认为,文化设施承载着文化价值的传承,可促进地区文化生产与文化新生,应被视为创新的孵化器。所以也需要我们重新思考文化场馆、文化公共空间对于城市及市民生活的作用,在社会教育功能方面有新的探索,与市民和社区有更多的互动。

“深圳启动新一轮重大文体设施建设,对市民来说是一个重大利好,好的文体设施将大大提升城市的文化氛围、文化内涵,给市民提供了更多的文化空间。”市政协委员、深圳图书馆馆长张岩表示,深圳现有的重要文化设施大多集中在原特区内,原特区内外发展不尽均衡。希望新一轮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能朝原特区外倾斜,让全市居民享受平等的文化权利。

她还认为,随着未来一大批文化设施投入建设运营,在场馆建设的同时,其运行机制也需要向国际看齐。例如图书馆的总分馆制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但目前在全市大部分地方还未真正落实,仅在宝安等少数地区得到了较好的实施。未来应综合考虑在公共文化设施的运营中实现均等化,标准化。“文化需要慢慢积累,随着重大文化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各行各业做好自己分内的事,这样才能逐渐接近我们文化建设的理想。”

新建多所场馆填补相关空白

深圳博物馆馆长叶杨说,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城市文化发展,离不开一大批高档次的文体设施。因为它们不仅是城市文化的标志,而且也是文化繁荣发展的硬件与支撑。市委出台《深圳市加快推进重大文体设施建设规划》,高标准建设“新十大文化设施”“十大特色文化街区”和一批文体设施,对加快城市文化发展,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深圳是改革创新之城、海滨城市。在叶杨看来,建设“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和“深圳海洋博物馆”,将进一步凸显深圳的城市特点,提升城市形象,推动深圳改革开放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建设“深圳自然博物馆”有助于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提高市民观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环境保护意识,填补华南地区博物馆在该方面的空白。“中国国家博物馆·深圳馆”将整合国内外顶级的文化艺术资源,推出各种高水平的文化和艺术展览。我们相信这些博物馆将极大地促进深圳文化发展。

深圳市设计之都推广促进会秘书长徐挺认为,深圳获“设计之都”称号已经十年,每年设计类的展览和活动都非常丰富,虽然展馆不少,但一直缺少专门针对设计的展览和活动场馆。深圳创意设计馆的建设无疑将填补这一空白,为未来设计展览和活动的开展提供理想的广阔空间,有助于深圳的设计项目越办越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创新创意设计学院的设立,意义更加重大。它将弥补深圳在设计领域专业高等教育的不足,为深圳下一个十年的‘设计之都’建设、为未来经济社会的持续转型发展提供足够的人才保障。”

深圳市群众文化学会会长杨素贤表示,深圳新建“十大文化设施”,体现了深圳市委市政府对文化的高度重视。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文化自信也应该像这样有所表达。十大文化设施涵盖全面,也结合了深圳现有资源、人文情况和人口结构情况,突出了深圳的发展特色,都非常好。

她认为,一个城市的文化场馆分为不同的层次,举行不同类型的活动,但最能代表一个城市文化艺术发展水平的还是歌剧院。深圳现有的文化场馆,对于1000万人口来说还需要不断丰富,尤其是供不应求的演艺场馆。所以,深圳歌剧院的建设,将成为在深圳大剧院、深圳音乐厅和保利剧院之后代表深圳文化艺术发展最高水平的艺术殿堂。待建成后,把国际国内一流剧目引入深圳,将成为深圳人民最大的期待。

此外,国家博物馆深圳馆作为深圳连接国家、世界的窗口,借助国家、国际文博资源来丰富深圳的文博资源,具有战略意义;而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深圳海洋博物馆,都突出了深圳的特色。提起改革开放,人们第一时间会想起深圳。建设改革开放展览馆,来充分体现改革开放主题,也不负深圳改革开放桥头堡的地位;而海洋博物馆则可以展示丰富的海洋知识,结合现有的国际帆船赛等海洋主题活动,充分诠释深圳海滨城市的独特文化内涵。另外,深圳是世界设计之都,近年来举办了很多国际设计展会论坛,汇聚了很多国际优秀的设计大师和作品资源。建设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和深圳创意设计馆,将设计、展览、学习、研究汇聚于一体,也将为深圳设计领域搭建一个非常好的展示和交流平台。

同时,深圳目前没有专业的艺术大专院校,作为经济发展、创新能力都处于引领地位的城市,文化艺术也应与之匹配。深圳成立独立的音乐学院,是深圳艺术发展的内在需求。也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能成立舞蹈学院或是综合的深圳艺术学院,这将为深圳的文化建设、艺术教育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为创新之城更添国际化魅力

“这次‘新十大文化设施’的大手笔规划,彰显了深圳国际一流的前瞻性文化布局,不愧是国际创意创新之都,直接对标国际大都市。”方特集团产业发展中心总监陈庆平说,她最期待的是深圳自然博物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深圳馆。“目前国内自然博物馆比较少,自然科普是教育所需,也能激发人们爱护生态,与生物和谐共处。中国国家博物馆·深圳馆将是深圳与世界文化沟通交流的新方式和新平台,透过国博看世界,能开拓我们的国际视野,也能带领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作为文化产业从业者,我为充满人文创意气息的深圳期待、振奋。”

华中师大龙岗附中科研处主任、中学高级教师盛中华提出,深圳的魅力在于她的现代、大气、活力、时尚和书香,深圳学生的特质在于他们的创新、开放、见识、实干和涵养。按照深圳“新十大文化设施”规划,歌剧院、改革开放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创意设计学院、音乐学院……可以想象每一所设施的建成,都会成为蕴藏着一片幽深的文化之海,将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热情,打开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切实提升孩子们的综合素质,让他们更懂深圳,更爱深圳,更加自信也更加精彩。

“作为深圳这所年轻城市的一个老市民,我非常高兴看到城市的飞速发展,以及城市给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育才中学教科室主任、南山区中学生物教研员、广东省特级教师夏献平表示,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他无限期待着未来自己和学生们共享城市文化建设的新成果,带着学生们从学校教育的“小课堂”走向城市教育的“大课堂”,立体推进课堂改革,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推动课堂参与度、提升学习兴趣、改变学习方式入手,提高教育的综合质效,系统推进下一代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编辑 郑蔚珩

(作者:读特记者 韩文嘉 林洲璐 李丽)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