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齐聚前海,共话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合作

读特记者 张智伟 文/图
2018-12-05 17:18
摘要

12月5日,第五届深港(前海)人才合作年会暨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合作论坛在前海召开

12月5日,第五届深港(前海)人才合作年会暨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合作论坛在前海召开。深圳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郑轲出席活动并致辞,深圳市政府党组成员、前海管理局局长杜鹏出席活动。

本届年会(论坛)由深圳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深圳市前海管理局和深圳市人力资源保障局共同主办,以深港(前海)人才合作年会为重要对话交流平台,邀请粤港澳三地高校校长、院士、专家,各界人才代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及企业代表,通过主旨演讲、沙发论坛等环节,围绕“智汇湾区•共创未来”主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

在主旨演讲环节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原局长吴克俭,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深圳竹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市女创客协会会长董宁分别发声,就各自领域范围表达了对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合作的支持与展望。随后,在沙发论坛环节,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原副主任,中央组织部人才局原副局长李志刚,中国人才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吴江,亚洲通讯社社长徐静波,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HRoot创始人、总经理、《人力资本管理》杂志执行总编唐秋勇,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院士、香港大学副校长高为元,学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创始人陈升共同探讨如何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契机,进一步深化粤港澳人才合作交流,以大湾区人才合作助推大湾区发展。在午餐交流会上,深圳、广州、珠海、中山等市有关单位进行了人才政策推介,全球化智库(CCG)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发展总报告暨深圳篇。

据了解,截至今年9月,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累计注册企业17.37万家,开业运营7.75万家,开业率达44.66%。前海从业人员数量达56万人,香港的会计师、律师、税务师、社工、房屋经理以及建筑、结构、屋宇装备、工料测量、园境、建筑测量等领域专业人士可在前海执业。片区已基本形成产业结构优化、高端要素互补、国际人才集聚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同时,前海实施“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的先行先试政策”,在投资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人才管理改革等方面累计推出401项制度创新举措,其中133项为全国首创或领先,为企业和人才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前海长期以来鼓励支持香港和国际青年来前海创新创业,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目前累计孵化创业团队340个,其中港澳团队169个,超半数项目成功拿到了融资,累计融资总额超过15亿元人民币。今年,前海国际人才服务中心正式成立,坚持服务至上,为人才提供基础公共服务和市场化专业服务,在一点一滴的服务中不断健全前海人才服务体系。

前海政策大力支持国际人才集聚

作为全国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前海被国家、省、市赋予特殊的人才政策。其中一项是前海境外高端紧缺人才个税补贴政策,对境外高端和紧缺人才个税超过15%的部分给予财政补贴,该政策自2013年实施至今,累计认定前海境外高端紧缺人才447人次,发放个税补贴约1.62亿元。多项人才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建立健全了前海人才集聚的激励机制。

同时,前海叠加自由贸易区的政策优势。近年来,全面落实公安部支持广东和自贸区建设16条出入境政策,为人才提供出入境和居留便利。今年3月,前海在全国范围内率先落实港澳居民免办《台港澳人员就业证》,7月,国务院正式取消台港澳人员在内地就业许可,前海先行先试的人才工作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9月,前海成功办理广东自贸区首张外籍技术人才积分“中国绿卡”。这一系列举措,为国际人才集聚前海工作生活创造了良好的保障条件。

目前,前海正在研究制定《关于支持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加快聚集国际人才的若干措施》,政策实施后,将为人才涌现、集聚、发展和成功创造更好的环境,集聚更多国际人才到前海创新创业。

编辑 曹亮

(作者:读特记者 张智伟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