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下潮莞高速,不到5分钟,记者就来到了惠州市惠阳区良井镇矮光村永新村民小组,“一节堂”是一栋高大敞亮的村居,如今这里是一个展示厅,里面有高大的原木书架,同样也散发着原木香味的沙发,厚厚软软的靠枕提示记者,这是一种可以休闲放松的所在。55岁的李玉云正在仔细地擦着吧台,她是这里的保洁人员,也是这座老宅的主人,她就在这栋房子里出生的!
一节堂展厅开发前后图片对比。
这里正是矮光村委与碧桂园集团合作开发的项目——原乡良井。经过一翻规划倒饬,这个曾经荒凉的“空心村”正在蜕变为一个可供休闲、寻根、盛放乡愁的“窝”,取名为“原乡良井”,预计2019年春节前可对外开放。
当然,李玉云和村民们早已不住在这里了,田地荒芜,村居也渐显破败。今年3月,惠阳区引入碧桂园,共同进行乡村振兴项目的开发,其间,秋长街道茶园村“秋长谷里”示范区已经于5月底开放,“良井原乡”是另一个示范项目。经摸底,永新村小组共计有129处老宅,包括老宅、集体建设用地、农田、山地等共400亩左右,全部纳入碧桂园首期试点项目。村民通过村集体公司,以房屋及土地入股,每年都可以从项目中获得保底合作费(即租金),项目发展得好还有分红,50年合作期满后,范围内土地及其上方的物业使用权归原有村民所有。
另据介绍,项目运营后,大约需要300个工作岗位,都会优先安排当地村民就业,比如保安、保洁、餐厅服务、代驾等等。李玉云目前就在这里做保洁,每月工资约3000元,她家的老宅首期三年的保底费已经一次拿到手了。村小组主任李运荣也有50多岁了,如今兼任项目的保安组长,他家的老宅有200多平方米,如今正在被改造为艺术展馆。李运荣告诉记者,老宅的头三年保底费他四兄弟共分了6万多元,他家山地上还种了几百棵荔枝树,虽说山地租给了项目,但地上的果树还是自己的,这三笔收入加起来,李运荣甚是满意。“我这个年纪到外面是很难找到工作的。”他告诉记者,项目的合作模式充分考虑到了村民的权益,“很有前途的。”
围屋原貌及改造后效果图。
良井镇领导叶海波告诉记者,惠阳的乡村振兴,致力于通过市场化手段,解决“农村产业、农民就业”问题,坚持 “政府主导、市场运营、股改整合、共建共享”,这样的合作项目绝不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只拥有资源的经营权,但资源的所有权、增值权仍归村民所有。目前,项目合作地的村民们一次性拿到了3年的合作费用362万元。而随着项目导入花兮养生、客家文化、月子中心、农耕体验等产业项目,创造了农耕导师、客家民俗演艺师、农村月嫂等一批新型就业岗位,当地农民可就近就业。
根据规划,现有的村屋,在不作根本改动的前提下,要统一修缮,整理成民宿、展馆或餐馆等,记者看到,村里的老祠堂,古老的石头门框仍是原来的样子,但门旁的楹联换成了新石刻体,房屋的整体高度也作了提升。今后,这里中间三进仍是村民的祠堂,但外围的房屋则是客家博物馆,游客可以在此看到村庄历史及村容村貌变化。祠堂前的半圆型风水塘也作了清理,今后养鱼种藕,成为村文化公园的一个组成部分。
村居原貌及改造成文创商业街后的效果图。
项目负责人介绍称,到明年春节开业时,原乡良井大约可提供100间客房,可容纳约550人同时就餐,这些都属“客韵生活体验区”,在此之外是广亵的原野,规划打造“田园风光畅游区”“有机养生度假区”。
叶海波称,农村改造最难的还是环境,乡村旅游品牌,除了配套完善,更紧要是,乡土气息与良好的村容村貌兼容匹配。他称,将来村里会有专门的保洁工人,垃圾和污水都要集中处理。记者看到,在风水塘外,一个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正在构建中。“今后,村里的所有污水都将集中到这里,贯穿生物化过滤后再排出。”据介绍,乡村污水处理项目、雨水管网等工程,仅污水管网、雨水管网建设投资380万元,污水处理设备约50万,水塘生态修复约250万元。
改造中的祠堂大门。
原乡良井尚未开放迎客,但已引起广泛关注,记者采访短短一个多小时内,即有两批团队前来参观。据介绍,目前良井镇时化村和安吉花世界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围龙村与惠州市金益时尚农业有限公司、大湖洋村与惠州市碧桂园全域旅游有限公司等项目相继签约落地,“新良井”农村电商服务中心、时化村景园生态观光园、二联村琇山坊、黄洞村佳禾园等田园综合体,以及海燕水产、六谷裕兴等现代农业项目群雄并起,预计今年全镇各村集体收入提高35%,镇区常住人口从2.5万激增至4.3万,外出人才回乡越来越多,乡村发展之势愈发蓬勃。
而惠阳以市场化模式实施乡村振兴工作也态势良好,其中已签约项目46个(含已开工30个),已启用项目3个。除了试点项目的文旅项目,惠阳根据不同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引入现代农业、特色旅游、文化创意、商业、工业等不同产业种类和产业形态,激发农村资源资产活力,并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实现农民增收。
编辑 周梦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