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理“狗患”?如何平衡养狗人士养狗遛狗权利与非养狗人士对于公共环境卫生的诉求?连日来,记者多方走访社区居民、物业人士、义工、社工机构等,了解他们对于治理“狗患”的意见和建议。
市民建议设置遛狗专区
位于福田保税区的红树绿洲为花园小区,有近1000家住户,其中养狗家庭超过100户。每天早上7、8点和晚上8、9点是遛狗高峰期。2日晚,记者来到该小区,看到有居民晚上遛狗(多为小型犬)不拴绳子,任由狗狗随地小便。“我们也很头疼。”小区物管工作人员詹先生告诉记者,因为没有执法权,管理处接到居民投诉后,一般都是口头劝导,并在小区宣传栏张贴宣传单,但收效甚微。
在宝安江边社区,曾参与过该社区狗粪清理行动的温馨社工驻宝安松岗街道江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主任袁靖告诉记者,遛狗高峰期过后,草坪中就会留下很多狗狗粪便,自己不小心也踩到过,这对小区环境的确造成影响,引发一些邻里纠纷。
家住盐田中海半山溪谷的宋先生认为,养狗是大家的权利,但更应该讲文明,个别业主只顾遛狗,根本不考虑到公共环境的卫生,就很让人郁闷了。他建议,相关部门能不能设置遛狗专区,以此尽量减少对公共环境的影响,平衡双方的需求。
文明养犬需社会共治共建
此外,在采访过程中,不少市民也纷纷表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以及监督和执法力度。
记者了解到,深圳市城管部门一直都在积极探索治理不文明养犬问题,2014年至2015年试点、推广“社区自治”,去年又启动百场文明养犬社区劝导活动。据深圳市城管社会监督员、温馨社工服务中心项目总监吴昊介绍,自从去年9月市城管局与温馨社工服务中心启动劝导活动以来,市民对于文明养犬规范如遛狗要拴犬绳、要清理犬只便溺、要制止犬吠等的关注度,对依法养犬,如注射狂犬疫苗、办证养犬登记证的接受度逐渐增强。
深圳市城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张磊表示,政府应该定好规则、标准;加强执法管理;同时也需要发动大家的力量,如社工、义工等,形成合力;市民应该和谐共处,出门牵狗绳、清理狗狗粪便。社会保障养犬遛犬的权利,同时养犬人也应该控制狗狗不伤害他人。社会各方共治共建,才能促成一个文明养犬的社会。
编辑 黄小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