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网民队伍的壮大,网络评论在网络舆论中的地位越发突出,受到了学界和业界的高度关注。
11月30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评论工作局、社科文献出版社在北京共同发布了《网络评论蓝皮书:中国网络评论发展报告(2018)》。这是首次针对网络评论这一领域展开研究,形成网络评论研究领域的第一本蓝皮书。该蓝皮书指出,网络评论空间生态向好,网络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明显提升。但网络评论传播主体面临着过度商业化和娱乐化的挑战。
该蓝皮书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评论工作局发起,南京大学紫金传媒研究院(北京)赵曙光教授主持,联合人民日报社评论研究相关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等机构的专家学者,首次针对网络评论这一领域展开研究,形成对2017~2018年度网络评论发展状况研究的报告。
网络评论传播主体面临着过度商业化和娱乐化的挑战
蓝皮书指出,网络评论空间生态向好,网络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明显提升。调查数据显示,91.3%的用户认为十八大以来网络评论空间生态持续向好,其中53.2%的用户认为网络评论空间生态显著变好,38.1%的用户认为网络评论空间生态有所变好。
同时,网络评论发展呈现网络正能量敢于、善于发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网络评论主旋律;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依法营造网络清朗空间;网络评论舆论监督作用有效发挥,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网络评论成为高频基础应用,深度用户占比超六成;从PC过渡到移动时代,微信、新闻客户端、微博成为网络评论三大接触渠道;“算法分发”大众化应用,“编辑分发”精品化发展;网络评论用户满意度较高,平台接触习惯相对稳定;寻找观点赞同者成为主动搜索网络评论首要动机,用户集群效应凸显等特点。
不过,蓝皮书也指出,当前,碎片化阅读、个性化阅读、依赖算法推荐等传播阅读趋势,对内容领域构成了很大的影响,对网络评论也形成很大的挑战。特别是伴随网络评论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发展趋势,评论议题容易走向过度商业化和过度娱乐化,相应地可能导致关涉公共利益的重要议题弱化,很难引发长时间、高质量的讨论。
蓝皮书称,公共知识分子型意见领袖、知识型意见领袖及娱乐型网红是三大活跃的意见领袖群体。近年来,兴起于问答社区的知识型意见领袖,以及在越来越多的公共事件中以意见领袖面目出现的娱乐型网红开始发挥更大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剧了网络空间娱乐化、商业化的趋势,影响着媒介生态和社会舆论,特别是某些网红对公众的审美观、消费观、生活方式等方面也起到示范效应,具有类似意见领袖的传播影响力。
在信息爆炸的环境下,公众对优质内容的需求日益强烈。对于网络评论而言,用户为观点付费的意愿也在上升,而且随着移动支付越发便捷,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吸引更多有价值的言论和有专业背景的评论主体进入舆论场,提升网络评论质量。今日头条、一点资讯、天天快报等资讯分发平台,知乎、分答等问答社区都制定了对创作者的鼓励机制,推动了自媒体获利模式的创新,甚至传统媒体和门户网站的评论部在转型后的获利模式创新也已越发明显。但是,很多网络评论传播主体往往借助过度商业化和过度娱乐化的方法,提高内容变现的转化率,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网络评论的内容趋向庸俗化、低俗化。
43.9%用户非常感兴趣图片评论,其次是文字短评和音视频评论
网络评论蓝皮书调查数据显示:
在包括文字长评、文字短评、图片、音频、视频、直播、动画、弹幕等网络评论题材中,43.9%的用户非常感兴趣的网络评论题材是图片评论,其次是文字短评和音视频评论。
从网络评论类型的角度分析,40.9%的用户非常感兴趣的网络评论类型是网络媒体评论,其次是传统媒体评论和评论员专栏。
从用户网络评论对不同议题的接触程度来看,网络用户对娱乐领域、社会领域以及文化领域的议题接触度最高,尤其是娱乐领域议题达到45%。用户对国内各领域议题接触度较高,相比而言,对外交领域、国际领域议题的接触度较低。
用性别与关注领域做交叉分析显示,男性相较女性更关注政治领域和军事领域的话题,女性相较男性更关注娱乐领域的话题。
用年龄与关注领域做交叉分析显示,相比于总用户群体,50岁以上的人群对社会领域、政治领域话题的感兴趣程度较高,而对娱乐领域的感兴趣程度较低。30岁以下的人群对娱乐领域感兴趣程度较高,对社会领域、政治领域感兴趣程度较低。
用学历与关注领域做交叉分析显示,大专和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群对政治领域和国际领域网络评论的感兴趣程度远高于总用户群体。
卫生、教育、文化领域的转发参与度较高
蓝皮书对网络评论用户进行线上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用户在网络评论的互动参与方面态度较为积极,经常参与网络评论互动的用户比例为36.9%,58.7%的用户偶尔参与互动,只有4.5%的用户基本不转发评论点赞。
同时,调查显示,卫生、教育、文化领域的转发参与度更高。卫生领域的转发参与度最高,达到54.3%,其次为教育领域(52.7%)、文化领域(49.7%)。而社会领域(36.3%)、军事领域(35.7%)、外交领域(32.6%)的用户转发参与度相对较低。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到,在与自身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话题领域方面,转发人数占比更高,对事件的主动扩散传播意愿更强。
另外,数据显示,外交、政治、科技领域的评论参与度更高。外交领域的评论参与度最高,达到45.7%,其次为政治领域(45%)、科技领域(44.7%)。
军事、政治、经济领域的点赞参与度更高。军事领域的点赞参与度最高,达到39.3%,其次为政治领域(38.7%)、经济领域(37.3%)。
编辑 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