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源龙川的一个村落中,路边庭院里,一个个晾晒的柚子茶如小灯笼般悬挂着,阵阵浓郁的柚子香扑鼻而来,令路人留连。
这里便是龙川县龙母镇珠塘村华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柚子茶生产基地。基地负责人胡鹏周告诉小编,多亏有了驻村工作队,他们抓住了乡村振兴的契机,让这一家传手艺重焕了生机,也让大家通过制作柚子茶走上富裕路。
老手艺,新本事,不拘一格,因地制宜,推进精准扶贫,深圳对口帮扶河源,就这样踏踏实实一点一点做好自己的答卷。
珠塘村由深圳市宝安区文体旅游局对口帮扶。现有贫困户49户,170人。其中一般贫困户30户,低保贫困户2户,五保贫困户17户。2016年脱贫26户56人,2017年脱贫18户88人,2018年预脱贫5户26人。至2018年11月初,帮扶单位规划帮扶总资金850万元,已完成并支付项目资金总额为454.8879万元。其中用于基础设施投入361.8879万元,投入产业帮扶91.7万元,宣传经费1.3万元。
深圳市宝安区文体旅游局驻珠塘村工作队队长刘攸伟介绍,除华君农民专业合作社外,村里还有杨山坝农业专业合作社、珠塘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华农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这4个农业合作社参与乡村振兴,开展走地鸡养殖、水产养殖、柚子茶加工、休闲农庄等,已带动全村31户有劳动能力贫困户的就业,吸纳了贫困户产业资金100余万元,撬动社会资金约2000万元投入开发,不仅使贫困户家庭每人可通过就近务工增收两万元,还通过土地流转分红、劳动力就业增加了全村村民的收益。带动了全村产业良性循环。
“老手艺”重焕生机
邻近全国有名的柚子产地梅州兴宁,龙川珠塘村素有制作柚子茶的习俗。在珠塘大园自然村,多数村民都会这一手艺。胡鹏周就是大园自然村的村民组长。他说,作为客家传统特产,柚子茶由绿茶、普洱等茶叶经柚子肉等多种调料包在柚子皮内长时间混合而成。但由于市场销路等多种原因,当地制作柚子茶一度销声匿迹。
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后,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解决了资金难题,由珠塘村致富带头人胡华君主导开发,华君农民专业合作社投入200万元主打柚子茶加工产业。目前,合作社已投入80多万元,今年产量达到5万公斤,已较好的带动周边地区柚子种植。
胡鹏周说,接下来争取让大园自然村发展成为珠塘的“柚子茶村”,把柚子茶销到珠三角。
百亩山地一年可养鸡万只
与胡鹏周一样,在珠塘村沙湖太金坑开办养殖场的胡顺华也是信心百倍。他说,目前整个养殖场的储备量可供应一个中等规模的星级酒店的需要,将依托紧邻龙川霍山风景区的地理优势,把养殖场打造成名闻四方的农家乐。
珠塘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整个养殖场占地面积近2000亩,先期已开发有柚子、板栗、油茶等经济作物种植,数万斤草鱼养殖规模。这个合作社2017年开始主打走地鸡养殖项目,当年养殖3万只,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由于养殖的鸡全部放养在山林洼地,多数在林间找食,鸡的品质好。虽然价位较高,但销路不错,目前周边各酒店每天都会订购100多只鸡,村民回家走亲戚也喜欢到这里采购走地鸡,今年中秋节期间仅本村回村探亲的村民三天内就买走了2000多只鸡。
在驻村工作队的牵线下,通过珠塘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该养殖场已争取到多家公司支持,拟投入资金300万元平整山地100亩。
胡顺华说,“目前整个养殖场已达到年产10万只走地鸡的养殖规模,计划到明年再继续扩大,达到年产30至50万只走地鸡养殖规模。
霍山脚下建好生态园
杨山坝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致富带头人魏俊杰,在东莞经营农庄长达1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农庄管理经验。在驻村工作队的牵线下,他回乡成立了合作社,建设杨山坝生态园。
杨山坝生态园计划以鹰嘴桃种植、观赏花卉种植、生态养殖观光为主要特色,进行农庄基地+餐饮休闲旅游的复合开发模式,全面建成后期待成为霍山旅游开发项目的组成部分。生态园就在进出霍山的必经之路上,占地240亩,集餐饮、农业休闲观光于一体。
龙川鸭稻远销长三角
离杨山坝生态园不远,由带头人骆锋邓建英夫妇经营的华农合作社主导开发200亩的水稻基地谷穗饱满正待收割,这些稻种由河源市农业部门提供,采用有机养殖,水稻田中兼养鸭子,号称“鸭稻”,目前以“龙乡家米”品牌进行开发销售。
合作社2018年通过吸引社会资金700万元新开发水产养殖100亩,总投资1000多万元,主要培育牛蛙幼苗及养殖食用大蛙。主要销往长三角地区,11月份每日销售过万斤。预计总产值约2000万元。
据介绍,该合作社同时经营一家年产量3万斤的腐竹加工厂。通过土地流转公司集约化经营,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每年可增加村民土地流转收入5万元;解决当地有劳动能力贫困户30多人就业,每人通过务工每年增加收入2万元。
编辑 周梦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