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区“反家庭暴力宣传周”活动现场。
区妇联反家暴公益宣传片《熟悉的眼神》荣获中国公益映像节最佳作品奖。
“小熊猫”儿童非暴力沟通工作坊进学校、社区。
“看到刘女士拿出的从2015年至今的十几份报警回执,还有孩子受伤的照片时,深感此受暴儿童急需我们的帮助。”区妇联工作人员表示,接到刘女士的案件后,迅速与福永派出所、宝安法院、社工等多部门联动,最终帮助刘女士拿到孩子的人身安全保护令,让孩子脱离了家暴环境……我们身边也许有很多正遭受家暴的妇女和儿童,只有真正将反家暴服务网络铺设到家庭“最后一公里”,才能帮助他们逃离伤害。
日前,区委常委(扩大)会议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的重要讲话,强调妇联要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主动作为。11月19日至25日正值宝安区“反家庭暴力宣传周”,区妇联、公安分局、法院、民政局等部门以“拒绝家暴,‘宝’家平安”为主题开展联动宣传,引起社会公众对家庭暴力的重视。区10个街道展开反家暴“维权剧场”、反家暴专题培训、派发普法宣传资料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增强广大妇女儿童和家庭反家暴意识,以人文关怀、维权服务和法律援助维护家庭、社会和谐安定,以实际行动助力宝安区创建妇女儿童友好型城区。
大平台
实现“反家暴”服务网络全覆盖
《反家暴法》出台后赋予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组织、协调、指导、督促”反家暴工作职责。2016年11月,由宝安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牵头,成员涵盖区委政法委、区法院、区民政局等12个部门的宝安区家庭暴力预防与处理工作领导小组,依托“智慧宝安”,从平台、队伍、服务三方面构建“1+5+12”反家暴宝安模式。2年以来,各部门合力联动,成果显著。
在形成横向部门联动机制的基础上,区妇联作为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重要部门,积极推动纵向体系建设,建立了区、街道、社区三级反家暴预防与处置网络,搭建“大平台”,通过设置智慧宝安管控体系、宝安通APP终端、85908590服务热线、婚姻调解体系、其他维权系统五大反家暴预处渠道,把来信、来访、来电、信访等不同形式受理的维权事项,全部纳入信息系统统一扭转,实现对工作过程的全覆盖,让家暴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在基层。
“1+10+124”家庭暴力预防和处理运作机制,即由1个区级家庭暴力防护中心以及10个街道、124个社区三级妇联组织构成,设置“家庭暴力投诉信箱”166个。“宝安区反家暴示范点”的西乡街道成立街道级家庭暴力防护分中心。目前已建立健全了宣传预防、排查发现、联动处置、教育救济、人才培养等工作机制。截至目前,全区接访家暴案件224宗,通过管控通转介婚姻家庭纠纷类案件3023宗。
大队伍
构筑家庭安全防护网
宝安凤凰岗社区网格员在一次巡查中发现,11岁的女孩小艺(化名),不但没有去学校读书,反而长期遭受父母家暴。凤凰岗社区与派出所联合开展深入调查,在社区妇联的组织下,社区、网格员、心理咨询师纷纷介入,对每个家庭成员进行教导、疏解和帮助,不仅有效制止了家长对小艺的虐打,而且帮助小艺在9月份正式入学。
这是凤凰岗社区“彩虹之约”项目成立之初解决的虐儿案例,是反家暴联动机制落地社区,由社区党委牵头,组织流塘派出所、西乡综合管理网格中心凤凰岗站、社区妇联、治安办、安防办、社工服务队等基层力量合力的成果。从去年开始,宝安区组建反家暴“大队伍”,构建多部门合作网格化的工作迅速铺开。比如将社区楼栋长、网格员、85908590热线接线员、社区干部、医护人员、学校教职员工等一线工作人员纳入反家庭暴力工作队伍,从源头上创新开展家庭暴力排查“网格化管理”工作。其中,西乡街道妇联在25个社区安装“小白鸽”信箱250个,通过信箱收集家暴信息,成立“白丝带反家暴”男性志愿者队伍;福海街道成立反家暴工作领导小组,引进家暴社工,打通多部门合作渠道。
此外,记者从区妇联权益关爱中心还了解到,该中心为了扎实推动宝安区妇女儿童各项维权工作,以婚姻调解、家暴防制、危机干预、儿童保护为主题,针对公安、检察、法院、司法、教育、卫计、民政等部门以及三级妇联开展了业务培训工作,打造多元化维权服务团队。
大服务
给予受害妇儿更多关爱
为深化平安家庭创建工作,给予受害妇儿更多关爱,宝安反家暴模式12个联动部门、各街道办、各级妇联共同参与到“大服务”建设中。公安机关在各基层派出所建立家庭暴力110报警点87个;宝安法院将婚姻家庭调解纳入诉前联调机制;区司法局以1个区级法律援助中心、10个街道司法所、126个社区驻点律师搭建宝安法律援助网络;区民政局在区救助服务中心设置家庭暴力庇护点;区妇联成立宝安区家暴防护中心,引进小熊猫儿童工作坊、维权剧场等项目到社区,引入资深律师组建公益律师团队,为权益受到侵害的困难妇女提供法律援助,通过项目化的合作方式推动反家暴工作专业化、社会化。
同时,区妇联在线下利用特定节日进行法制宣传。线上依托区妇联微信公众号、微博及宝安女性网等宣传阵地,日常普及妇女儿童的相关法律知识。此外,在去年拍摄的反家暴公益宣传片《熟悉的眼神》更荣获2018年中国公益映像节政府/事业单位类最佳作品,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帮助受害妇女儿童勇敢拿起法律武器的同时,还要给予其足够的人文关怀。据区妇联权益关爱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多个创新型公益项目为妇女儿童撑起爱的保护伞。今年4月,在原有的驻法院工作室及驻西乡街道工作室基础上,挂牌成立9个驻街道婚调工作室,实现婚调室街道全覆盖,基本实现馨和家园工作室一社区一心理咨询师全覆盖,将婚调工作下沉社区,在婚姻家庭矛盾萌芽阶段介入并通过专业手段予以化解。
此外,“心安计划-宝安区应激骨干培育”项目培育一批心理社会危机干预与援助骨干人才,组建29人的心理专家智库,为受害妇女、儿童提供心理援助。
■小贴士
家暴发生时怎么办?
1.远离厨房,以免施暴者用锐器伤人;
2.靠近门窗向邻居及路人求助;
3.注意保护头、脸、胸、腹等身体重要部位;
4.躲进有电话可求助的房间,如有可能,将施暴者反锁在门外。
家暴发生后该做什么?
1.向公安机关报警;
2.拨打全国妇联妇女维权公益服务热线12338、法律服务热线12348、宝安区政务热线85908590等方式寻求帮助。
3.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保护范围可以包括申请人及其相关近亲属;
4.及时保存证据。
哪些东西可作家暴证据?
1.告诫书:由公安机关出具,记录了施暴者身份、实施家暴的事实陈述,以及不得再实施家暴的警告等;
2.证人证言:亲眼目睹过家庭暴力发生的人的证言;
3.报警记录:家暴发生后报过警,警方的出警记录和问话笔录;
4.验伤报告:法医鉴定或医院诊断证明、病例、医药费收据等;
5.书证:若受害者曾向妇联、居委会、双方或一方的工作单位等机构投诉过家暴问题,这些机构可以出具书证;
6.视听资料:能够证明施暴行为存在的录音资料或影像资料;
7.悔过书:施暴者写过的保证书、忏悔书、承诺书等。
编辑 黄小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