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一个出生于1992年的深圳小伙,捐出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挽救了一位法国白血病患者的性命,这也是广东首例与法国患者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捐献的志愿者。这名志愿者叫刘兆龙,曾经是位外卖小哥,他们一家三口都是志愿者,虽然现在还只是租住在南山,生活不是那么富裕,他们的爱心却感染着周围的人。
广东首例与法国患者成功配型志愿者
刘兆龙正在采集室里捐献造血干细胞。
11月20日上午,在深圳血液中心造血干细胞采集室里,经过3个多小时的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分离,来自深圳的26岁小伙刘兆龙的救命骨髓随即被运上飞机,飞往万里之外的巴黎,去挽救一位法国白血病患者的性命,这也是广东首例与法国患者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捐献的志愿者。
刘兆龙,出生于1992年,广东丰顺人,3岁时随父母来深圳,2010年18岁时开始献血。2013年,当21岁刘兆龙了解到捐献干细胞可以帮助到更有需要的人,于是主动向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提出申请,要求入库。通过3次申请,刘兆龙终于成功入库。
刘兆龙手拿采集完成的造血干细胞。
今年9月初,刘兆龙接到市血液中心的电话,告知他有一个外国友人与他配对成功,问他是否愿意捐献干细胞。刘兆龙当即答应,当天便赶到市血液中心去打动员剂,做前期准备。11月20日上午8时30分,刘兆龙正式接受造血干细胞捐献。
得知自己是广东首例与法国患者成功配型的志愿者,刘兆龙说,自己是一个普通的南山居民,做了一件自己看来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能通过自己挽救别人的性命,他感到心里特别高兴和自豪。
据深圳市血液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18年11月20日,广东省入库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资料9.8万多人份,累计捐献总数654例,其中有15位捐献者分别向韩国、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以及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白血病患者捐献。
全家都是志愿者,租住在南山
“平时他就经常献血,人很活泼阳光,现在他做出这样的举动我们一点都不觉得奇怪。”同事听说刘兆龙的事情后,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1995年,父母带着3岁的刘兆龙到深圳南山打拼,他小学、初中是在深圳读的,在老家丰顺读完高中后,由于家庭原因就没有再读了。作为家里的独生子,刘兆龙从小就知道为父母分忧,在深圳曾经做过外卖小哥、餐厅服务员,如今在一家电商平台负责运营。为了提高自己,他自考了大专电子商务专业,平时生活中也十分注重向他人学习。
而让人敬佩的是,刘兆龙一家全是深圳的在册义工,其父母是南山区助老志愿者协会的义工,一家三口只要有空余时间就去做义工,献爱心。
2010年1月6日,刘兆龙18岁生日当天,看到南山医院东门外有一辆献血车。于是,他当即决定在生日那天去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献血!可是,当他进入献血车以后,医护人员看到他个头不高,对他说,未成年人不能献血。刘兆龙当时就急了,从口袋里拿出自己的身份证给医护人员看,大声说:“我今天18岁了,成人了,我来献血就是意味着自己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献血车上的所有人当时都被刘兆龙感动了,纷纷对他伸出了大拇指。从那以后,刘兆龙就经常去献血......
如今,刘兆龙的父亲打理小生意,母亲在南山一公司做职员,全家经济富裕,一家三口依旧租住在南山的一套两居室。
“父母从小就教育我要心怀善意,不要和别人太计较,未来要靠自己的打拼,同时,我也希望我们家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哪怕是一套公租房!”
【读特新闻+】
如何能加入到中华骨髓库志愿者?
深圳市血液中心:加入中华骨髓库的首要条件是年龄在45岁以下的献血者;当献血时告知工作人员捐献意愿,填写《中国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捐献登记表》,并在献血同时留取两支骨髓检测样管用于检测,将检测数据入库中华骨髓库等待配型成功。
为了确保信息准确和捐献意愿,献血后1—2个月工作人员进行电话确认,核对相关资料并进一步确定捐献意愿,审核通过后就成功加入到中华骨髓库了,等待配型成功后进行捐献。
编辑 刘桂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