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再难成上市公司借口 多只停牌“钉子户”相继复牌

读特记者 熊子恒
2018-11-21 07:56
摘要

新规发威

证监会日前出台的停复牌新规正在逐步发挥威力。20日,因重组停牌近3个月,迟迟未复牌的银亿股份遭深交所强制复牌,公司股票遭遇抛售,毫无悬念一字跌停。自监管层集中整治A股停牌问题以来,长期任性停牌问题得以改善。

首家强制复牌公司诞生

19日晚间,深交所一纸停复牌公告,强制停牌了近3个月的银亿股份复牌交易。

深交所在公告中表示,银亿股份于11月19日收市后披露了回复深交所重组问询函的公告及相关文件,但未申请公司股票复牌。根据《股票上市规则》相关规定,决定银亿股份自11月20日开市起复牌。

因此,在11月6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完善上市公司股票停复牌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后,银亿股份成为了首家遭交易所强制复牌的上市公司。昨日,银亿股份一字跌停,收报5.07元,收盘时,跌停板上依然压着逾54万手封单。

今年8月28日,银亿股份曾披露重组方案,公司拟作价15.83亿元,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宁波艾礼富100%的股权,同时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用于支付本次交易的现金对价。

资产重组有利于改善并提升业绩,本身是利好股价的消息,但银亿股份停牌的时机着实耐人寻味。

停牌之前,银亿股份正在快速下跌,停牌之时已经收出两个跌停板。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实际控制人熊基凯累计质押占其持股比例高达99.9987%,有分析称,银亿股份停牌策划重组可能只是大股东为了规避平仓危机。

“钉子户”陆续复牌补跌

上市公司任性停牌,这一现象在A股并不少见。在2015年股市非理性下跌时,市场一度出现“千股停牌”的奇观,停牌成为了上市公司“保护股价”的一种手段。

针对任性停牌问题,《指导意见》要求上市公司压缩停牌时限,保证流动性,同时对停复牌阶段的信息披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指导意见》发布后,不少此前停牌逾百天的“钉子户”相继复牌,并且大多难逃补跌命运。例如,近日复牌的齐翔腾达、希努尔、海南橡胶、康得新和经纬纺机跌幅均超过了20%。

记者梳理同花顺iFinD数据发现,截至20日,A股目前停牌的上市公司为41家,占A股总数为1.15%,长期停牌现象得到一定遏制。但*ST新亿、深深房A、信威集团、中天金融、*ST天化5只股票仍在长期停牌,且停牌时间均超过200个交易日,其中*ST新亿已停牌722个交易日。

20日晚间,停牌“钉子户”中天金融发布公告称,目前,重组事项仍处于与相关部门就方案所涉及重大事项进行汇报、沟通、咨询和细化的阶段,公司股票将自11月21日起继续停牌不超过1个月。

重组不停牌考验信息披露

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往往是上市公司长期停牌的主要原因。但目前发布《指导意见》后,已有上市公司选择重组不停牌。在以后的日子里,A股任性停牌有望得到遏制。

日前,国际实业发布公告称,公司正在筹划重大资产购买及重大资产出售事宜,该事项构成重大资产重组,根据证监会《指导意见》中审慎停牌、分阶段披露的原则,公司将与交易相关方积极磋商达成一致意向后,分阶段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业内人士指出,重大资产重组不停牌,这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以往的案例看,一些上市公司在重大资产重组期间披露的信息内容质量较低,投资者很难从中获取信息,且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真实性、可行性都存在信息披露不完全的问题。” 东方证券分析师薛俊表示。

引导上市公司完善信息披露,交易所应该进一步发挥监管职能。上交所方面表示,目前已经按照《指导意见》要求开展配套制度完善修订工作,将尽快对外公开征求意见。在规则修订中,将区分上市公司重大事项的类型和影响大小,严格贯彻分阶段披露原则。

编辑 桂桐

(作者:读特记者 熊子恒)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