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和社科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传播创新蓝皮书:中国传播创新研究报告(2018)》发布会暨中国特色的传播创新研讨会在京召开,并指出,网络媒体持续增长,成为第一信息媒体。
中老年城市居民成为互联网普及性的增长亮点
蓝皮书指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突破,居民的日常生活越发依赖互联网,根据CNRS数据,2013~2017年,互联网的日到达率稳定提高,2017年日到达率达到79.6%,在2016年76.0%的基础上增长了3.6个百分点;日均接触时长达到189分钟,比2013年多20分钟,占全天时间的13%,所占时长为所有媒体之最,成为居民生活中普及率最高的信息媒体。
研究还发现,中老年城市居民是互联网普及性的增长亮点。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性与普及性使越来越多的中老年居民开始接触互联网,40~59岁居民是近年互联网普及性的主要增长来源,其中40~49岁居民的互联网日到达率近三年来保持了7个百分点的增长。至2017年底,40~49岁居民的互联网普及率已经高达88.5%,与30~39岁互联网受众普及率相差无几;而50~59岁居民的互联网日到达率比上年增长12个百分点,达到54.6%,首次过半。
手机端取代PC端成为最重要的上网终端
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涌现与成熟,网络在居民尤其是40岁以下年轻族群的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越发重要。调查发现,逾一半居民同意“我现在花更多时间上网,网络越来越成为生活中不可缺的部分”的说法,这一比例在30~39岁年龄段的居民中高达70.0%。信息传播是媒体最主要的功能,互联网已经成为第一信息搜寻媒体,76.1%的城市居民在“需要信息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上网获取”,20~29岁及30~39岁年龄段居民对这一说法的认同率高达90.0%;同时,网购的便利性也使居民更加依赖网络,有54.7%的居民表示“网上购物使我的生活变得更加轻松”,这一比例在30~39岁的人群中高达70%。网络对于生活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蓝皮书指出,当下,手机端已经取代PC端成为最重要的上网终端。居民每日花在PC端上的上网时长已经由2013年的132分钟大幅减少到2017年的67分钟。与此相反,在手机端的上网时长则由51分钟大幅增长至97分钟,手机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上网行为的实现方式来看,移动端在如聊天、微博等社交类功能,及购物、查询天气等生活服务类功能方面使用率均明显高于PC端,而PC端仅在收发邮件上的优势较为明显。
互联网技术带动传统媒体创新
蓝皮书称,互联网普及的同时也为传统媒体创新带来驱动力,媒体融合的核心便是互联网技术的探索与应用。互联网的发展同样为广播和平面媒体带来了机遇与挑战。网络广播、电子阅读、“两微一端”等方式已经普及,传统媒体以新面目出现,发挥优质内容的优势,并通过互联网与受众建立连接,产生有意义的互动,突破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的边界,是媒体融合现阶段的重要课题。
编辑 赵偲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