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报告文学 ·承诺(下)| 奔向小康
深圳特区报记者 吕延涛 肖意 朱良骏 叶志卫 方胜 陈震霖 方慕冰 李吉莹/文 丁庆林 李瀚/图
2021-05-13 09:02

带货

早上八点多,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

热闹嘈杂的福中福市场里,一家卖牛肉的店铺吸引了不少购买者。店面招牌上,醒目地写着“宝安区消费扶贫专柜瑶山牛”。

“瑶山牛有名啊!肉质鲜美,价格也比较实惠,我经常来这里买。”

王阿姨是这家店的常客,提着刚买的牛肉,高兴地与邻里打着招呼回家了。

这是由宝安企业深圳市宝农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广西都安嘉豪实业公司共同打造的扶贫专馆,以销售都安“瑶山牛肉”为主。

千里之外,广西都安的唐春秀从来没有想到,深圳人甚至是香港人会吃上自家的牛肉。

唐春秀家的瑶山牛,在西南牛羊屠宰加工厂加工后变成牛肉,再经过8个小时的长途运输抵达深圳。

每天早上六点左右,瑶山牛肉被配送至深圳市场各个专柜进行售卖。

合作缘起于2020年8月份。

在宝安出台消费扶贫相关政策之后,宝农链董事长徐震夏立即奔赴都安。

“瑶山牛肉香味和韧度更好。现在通过扶贫各项政策,前面999公里的事情已经完成,让我们来做最后1公里的事情——让广西瑶山牛走上深圳消费者的餐桌。”

在宝安的推动下,宝农链随后与都安嘉豪达成了战略合作。后者是都安“贷牛还牛”扶贫产业实施的龙头企业。

同年9月2日,宝安区三家消费扶贫专馆“瑶山牛”鲜肉专卖店正式开业。其后三个月,以瑶山牛肉为主要销售产品的扶贫专馆在宝安和南山开了32家门店。福中福市场这家店的销量在深圳所有“瑶山牛”店面中排名前三,每月可卖出近6000斤牛肉。

瑶山牛、瑶山羊、七百弄鸡、旱藕粉丝、红皮花生……都安、大化遍地是宝,但路途不便、信息不通,制约着两地特色农副产品的销路。只有“瑶山牛”能卖出去,唐春秀们才更有养牛的动力。深圳、宝安人的持续消费,反向输血到都安、大化,消费扶贫对巩固脱贫成果,帮助老乡奔小康意义重大。2020年初,宝安出台消费扶贫的相关措施,从采购、场地、装修、宣传推广四个方面补贴支持采购贫困地区农产品。

比如,扶贫超市按照经营面积大小,每月可以获得3000到9000元不等的补贴。措施同时规定,申请补贴主体采购的农产品金额需有50%以上形成贫困户收入,确保贫困户因此受益。

“区里20%的采购补贴使得我们的牛肉价格更平价。”徐震夏说。

通过消费扶贫政策的牵线和推动,来自两地的瑶山牛、七百弄鸡源源不断进入深圳、宝安市场。目前,宝安已采购两县农副产品超过5900万元,近2万贫困人口直接受益。

“七百弄鸡是大化县的特产,虽有农产品地理标志,但此前一直很难走出去。”

韦艳华原来的烦恼现在早就没了。

这几年,宝安除了支持当地扩大养殖规模、传授养殖经验、购置先进器材,还联合推动“七百弄鸡”“瑶山牛”等4个产品通过“圳品”认证,“瑶山牛”品牌还获得供港资质。

在大化县城繁华地带的电子商务城内,占据一层300多平方米的宝安·大化消费扶贫产品展示厅,也搭上消费扶贫快车,源源不断对外输出农产品。

宝安•大化消费扶贫产品展示厅里,员工正在打包当地的土特产运往深圳。

2020年3月6日,七八位工人正在紧张地打包商品,几天后,2000箱姬松茸和花生油将由大化启程,发往宝安沙井的消费者手中。

在宝安消费扶贫政策的促进下,宝安企业绿康源农副产品公司投资建设了消费扶贫展厅,通过专业的电商服务、展销平台,帮助大化农副产品销售到千家万户。

展示厅的运营负责人黄细玲是一个典型的“深圳女孩”——独立自主、干练爽朗,又有着敏锐的市场嗅觉。

一到大化,她就立刻进入工作状态,一边装修场地,一边组织货源。展厅投入运营不到1个月,就有400万元的采购订单签约。

2020年5月8日,姚任来到大化,看到展厅当地特产已有不少品种,很高兴地询问项目的运营模式和预计产值。

“这个项目能给村民增加多少收入?怎么做到可持续发展?”

临走时,姚任还仔细叮嘱黄细玲和运营团队,“政府可以做你们3年的拐杖,3年以后你们可要学会自己走路呀!”

听者有心,黄细玲使劲地点头。几个月下来,她发现,当地的特产虽然已有一定基础,但让扶贫消费真正地走向市场,还面临许多问题。比如,产品包装不规范、缺乏品牌和标准、产品种类不多等等。在她的建议下,许多供应商都开始重视包装和规范,有的还注册了品牌。

大化贡川乡一位发愁村里农业产值上不去的村干部找她时,她不仅建议在村里推广种植菌菇类农产品,还介绍了一位技术能手来指导。“你们种多少,我们包销多少!”黄细玲的这句承诺,让村里吃下了定心丸。

“黄总,你可要继续推着我们走呀!”一位农产品供应商对黄细玲感慨地说。

“我不仅推着你们走,我还要和你们一起走!”

黄细玲笑了,这是“深圳女孩”的自信,更是让老乡们日子过得更好的特区人的担当。

既然是“亲戚”,都安、大化的事,就是宝安的分内事。

宝安处处不忘为“亲戚”带货。

自2017年起,宝安每年举行的宝安产业博览会,两地均组团展出旅游资源、农特产品等,备受青睐。

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两地农产品滞销。6月,宝安联合电商上线“宝安扶贫馆”,发放980万扶贫消费券,邀请电视台主持人、扶贫干部等直播带货,增加贫困户收入和信心。

“我带了近200万元的货。”

都安县高岭镇中心小学驻点支教的宝安教师高春艳,从老师跨界成为“网红”,推介都安特产野生山茶油、火麻油、灰水粽、旱藕粉等,“有机会帮助瑶乡鲜为人知的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我这个‘吃货’很开心。”

“受疫情影响,大化都阳镇的沃柑卖不出去了,现在是成熟季节,眼看就要烂在果园里了。”

这一年的3月初,宝安企业鑫荣懋集团广西负责人沈学平,接到在大化挂职的宝安扶贫干部邱其周一通忧心的电话。放下电话,沈学平立即向公司汇报,负责人马上拍板,以最快速度采摘沃柑,帮助当地老乡销售。

货车翻山越岭,很快就到达了都阳镇忠武村的沃柑基地。全村老少齐上阵,每天采摘两三万斤,连续采摘10天后,基地的沃柑采摘一空。

村民在采摘沃柑。

忠武村农业合作社理事长覃顺从终于松了一口气。

2016年,忠武村栽种了47亩沃柑,2020年是第一次收成,不曾想碰到疫情,幸亏宝安雪中送炭。

鑫荣懋集团是位于宝安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多年来一直联手渠道合作伙伴,在全国各地的贫困县展开特色水果的采销。2021年3月,该集团荣获广东省消费扶贫突出贡献单位。

“2017年,我们随宝安考察团到大化考察当地果园,决定以‘鑫果兴农’战略对大化水果种植业全面帮扶。”

在该集团总裁张剑的大力推动下,鑫荣懋在两地采购的沃柑、砂糖橘等共计1500余万元,带动脱贫地区果农增收致富。

“大化的大山里日夜温差大,种出来的沃柑甜度高、易化渣、口感好。”

大化种出来的沃柑甜度高、易化渣、口感好。

沈学平说,鑫荣懋在忠武村沃柑基地投入100万元资助村民种沃柑,请来技术人员进行指导。看到种沃柑有奔头,2018年,忠武村再次种植了178亩的沃柑,预计2022年首次结果。

“沃柑基地的股份,原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每人免费分8股,40股封顶。2020年沃柑基地有83万元收入,每股分红20元。2021年预计有200万元收入,每股分红将有50元。分红不断增加,就不担心脱贫户返贫。”

为了让脱贫的老乡有稳定的收入,覃顺从的账算得细致算得长远。

沃柑基地还给脱贫户提供公益岗位。村民韦艳新就在基地工作,每月工资2400元。她以前在外面打工,收入不高,现在在家门口工作,还能照顾到两个小孩和残疾的婆婆。

“以前这里种松树,20年才能收成一次,能有啥收成呢?”爽朗的韦艳新笑着说,“现在全村人都指望着沃柑有个好收成,比自家的庄稼看得都紧!”

“我们计划再建一个300亩的山茶场,自己还要建榨油厂。”

有宝安“亲戚”帮忙,加上自己努力,覃顺从和老乡们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

带人

到深圳去,到宝安去!

“带货”的同时,宝安还“带人”,鼓励两地老乡到深圳就业。

大化七百弄乡的蒙花连就是被带的其中一员。

40多岁的蒙花连如今在位于宝安沙井的华高王氏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上班,是一名保洁员。工资刨去五险一金和开支,到手的还有4000多元。

“过去在七百弄,在地里‘刨’一年,也‘刨’不到现在一个月的工资。”

蒙花连很满意现在的工作。可最初,她并不愿意走出来。

“我们七百弄,有些人一辈子就没有走出过大山。”

华高王氏人力资源及行政部经理胡慧俐,曾经就吃了蒙花连等老乡的“闭门羹”。

2018年5月,华高王氏在宝安区政策引导下,在大化招聘建档立卡贫困户,筛选出极度贫困乡村七百弄乡弄平屯、保上屯等几个屯为帮扶对象。

大化七百弄乡

一路颠簸后,胡慧俐和同事来到屯里现场招聘。

屯口的木桌上,摆放着招聘简章,周围几个村民围着看,有的上前瞅了几眼,就走了。招聘简章上面虽然写着“每月7日准时发薪,入职满三个月报销车费”,村民们还是不为所动。

一天下来,没有一个人前来报名。

首次招聘“出师不利”,胡慧俐意识到,要与宝安区人力资源局及当地人社局积极沟通,一起做好老乡们的工作。

一个月后,胡慧俐再来摆摊招人时,第一个报名的竟是一村委书记的侄子。

“书记希望让侄子带头,鼓励村民们积极报名,大胆走出去。”

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后面报名的就慢慢多了起来。

在街上赶集的时候,胡慧俐主动和村民们打交道,和他们混了个脸熟,慢慢地,村民对公司的招聘更加了解和信任。

胡慧俐就是在这个时候,碰到了蒙花连。蒙花连家庭非常贫困,家里有4个孩子都在上学,每年都要为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发愁,且有年迈的老人要赡养。起初她对工作不了解,普通话说得也不利索,对外出工作并没有多大信心。胡慧俐多次上门,在赶集的时候去宣讲,并承诺为其报销车费。经过多番努力,蒙花连终于坐上了前往宝安的大巴车。考虑到她年龄40多岁,只有小学文化,胡慧俐便协调她到公司做保洁工作。

尝到在宝安打工的“甜头”,第二个月,蒙花连就把丈夫蒙桂荣叫了过来。

如今,夫妻两人每月工资相加逾8000元,家里生活、孩子上学的费用不愁了。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孩子能好好读书,以后有出息好回报社会。

在宝安区的政策引导下,为鼓励贫困地区人员来公司就职,华高王氏制定了扶贫招聘优惠政策。比如,在贫困地区介绍入职一个人,公司给予2000元奖励,介绍人与被介绍人各1000元。从贫困地区过来的员工,入职满三个月报销车费,另报销1000元的生活补贴。

通过政策,公司吸引了更多的贫困户加入。到2019年,蒙花连共介绍了8个亲戚到这里上班。2018年到2020年期间,260多名都安、大化员工通过扶贫招聘和当地开展的春风行动招聘录用到华高王氏工作。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对企业、贫困地区的劳务工而言,扶贫招聘模式互惠共赢,宝安区也不断加大政策力度进行引导。比如,2019年,宝安对吸纳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并实现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的企业,稳岗补贴标准由原先的每人每年1000元提高到3000元,2020年补贴再次提高到5000元。

“这笔钱实实在在打进企业的账户里。”

胡慧俐的感受很真切。2020年,公司通过扶贫招聘获得40多万元补贴,节约了劳务成本。目前,华高王氏2000多名员工,广西籍员工就占了近三分之一。

通过各项政策扶持,2017年以来,在宝安就业的两地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累计近万人次。他们八成以上在宝安“六类百强”、国高和规上企业上班,月均收入5000元左右,成为两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生力军。

宝安区人力资源局是推动就业扶贫工作的主力。2017年以来,该局扶贫工作组29次前往两地及另外帮扶地龙川推动工作,设立驻两地劳务协作工作站,安排专人驻点办公,协助当地开展就业指导、线上线下招聘和就业服务。

都安、大化繁华地带的街头,随处可见“欢迎你到宝安来工作”的宣传画,手机扫码进去,就可以链接到各种工作岗位。

迄今为止,宝安开发了6万多个“就业扶贫好岗位”,让两地的老乡有了更多的选择;在两地举办14场大型招聘会、近200场送岗下乡的小型巡回招聘会,邀请欣旺达、信维通讯等优质企业参与,为老乡们提供优质岗位。

“企业是否按时发放薪酬?生活上还需要什么帮助?”

在宝安稳定工作的都安、大化两地的老乡们,经常接到这样的电话回访。

原来,宝安建立了一支精准扶贫专员队伍,通过电话跟踪和上门走访等形式,专人专职开展跟踪服务工作,确保他们在宝安留得下、干得好、稳得住。

“公司针对两地来的老乡,安排导师进行一对一培训,同时通过每月一次聚餐、每月一次生日会、团队拓展活动、座谈会等多种形式,让他们安心工作、开心生活。”欣旺达招聘主管张顺如是说。欣旺达被评为“2019年度广东省省级示范性就业扶贫基地”,是深圳唯一的一家。

初到宝安,两地的老乡们收获的不仅有宝安区人力资源局赠送的水桶、脸盆、漱口杯、毛巾等生活用品大礼包,还有“宝安第一课”。“第一课”包括城市生活方式、消防安全等等,让他们了解并适应都市生活。

他们当中,有不少人获得了新的劳动技能。比如,通过“南粤家政”培训班,近130人获得育婴员认证,他们将点对点输送至宝安区家政服务行业协会安排上岗。

2020年突然而至的新冠疫情,给宝安和两地的劳务协作出了一道“加试题”。

当年年初,都安县的小伙子蓝陆军,已经在家休息了两三个月。年前辞职回到家后,没想到碰到疫情出不去了,他忍不住埋怨这种坏运气。

蓝陆军家住都安县城的易地安置区。4月底的一天,楼下突然喧闹起来,宝安区组织的春风招聘会在他家楼下举行,蓝陆军赶忙下楼去找机会。小伙子2019年毕业于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曾经在深圳龙华打过寒假工,对深圳的生活比较向往。他报名了华高王氏公司的技术员岗位,最终被录取了。

从家门口到厂门口点对点接送、免除车票费用,全程严格防疫……蓝陆军和其他几十位找到工作的老乡,顺利到达宝安。

“疫情期间呆在家里的时候,做梦都没想到这么快能上班。”

到公司入职拿到第一笔工资时,蓝陆军开心地笑了。

当年上半年,宝安共发出23台扶贫爱心大巴,点对点接回因疫情滞留无法返岗务工人员近450人。

如今,蓝陆军已转为正式员工,每月工资5000元左右。经常与父母视频、决心努力在深圳工作的他,对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谋划。

工作队

早春三月,花红柳绿。

阳光洒在大化县民族新城深圳小学宽阔、崭新的校园里,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深圳投资3400万建设的大化民族新城深圳小学和民族新城中学。

学校正门口最外侧的一栋教学楼顶,是“深圳宝安区援建楼”几个红色大字。教学楼下,是图文并茂的《粤桂帮扶纪事》:

“大化瑶族自治县民族新城深圳小学于2017年4月开工建设,2018年正式落成启用。总投入5325万元,其中深圳帮扶资金约2300万元。”

“大化深圳小学的建成,极大地缓解了大化县城的学位紧张状况,特别是给许多易地搬迁的居民解决了学位问题。”小学校长黄文猛说,“大化深圳小学的建设和教学条件,在大化县是一流的。许多搬迁的贫困户,就是看到了这所学校才吃下了搬迁的定心丸。深圳的帮扶,是一场及时雨!”

这话,黄文猛说的很有底气。

硬件方面,大化深圳小学有校舍7座,包括3栋教学楼、2栋多功能综合楼及学生食堂、教师办公楼各1座,校内网络全覆盖,还有云教室、自动录播室、多媒体会议厅等先进的设施设备。

软件方面,大化深圳小学有专任教师100多人,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有66人。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外国语学校与大化深圳小学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后,带来先进教学理念,开阔了孩子们视野,提升了当地教师的教学能力。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

教育,是“扶志”“扶智”的最好手段,对口帮扶两地以来,宝安为两地援建、扩建了12所学校。

大化有“深圳小学”,都安东庙乡则有一栋“宝安楼”。

宝安人大代表捐建的都安瑶族自治县东庙小学教学楼。

创建于1926年的都安东庙中心小学,坐落在奇峰环绕的东庙乡。上午十点,传来朗朗的读书声。12岁的宋慧娇是六(1)班的学生,安静地坐在由宝安区人大代表们援建的教学楼里上语文课。

2020年12月份之前,她还在旁边的少年宫楼里上课。

那是一栋楼龄近20年的老教学楼,条件简陋,和新楼没法比。

2019年12月,宝安区人大代表到都安实地调研,了解到学校急需教学楼的情况,纷纷表示要为孩子们出一份力,最终捐款250万全资兴建一所新教学楼,被师生亲切地称为“宝安楼”。

青山映衬下,红白相间的“宝安楼”十分醒目。往北60多公里的下坳镇,崭新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新区旁,是由深圳、宝安全资1740万元援建的宝安红星小学。

宝安红星小学副校长韦伍学说,学校现有的957名学生中,有665人来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新区,脱贫户生源共有710人。

教学楼缓解了上学难,但当地师资匮乏、管理薄弱、家长们文化程度不高、不重视教育的现状,让教龄28年的韦伍学很无奈。

黄丹晨——宝安区黄田小学的美术老师,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第二次主动请缨来到都安,到宝安红星小学支教。

5年来,宝安组织区内16所学校与两县16所薄弱学校结对子,5批次共103人次的教师相继接力,“立足课堂上好课,扶贫扶志更扶智”。

黄丹晨的皮肤被山区的紫外线晒得黢黑,笑起来一口白牙。在他看来,都安的孩子很有灵性,对美有天然的感知力,特别需要美术的启蒙和引导。

都安深圳宝安红星小学里,黄丹晨老师在给孩子们美术课。

组建第一个校内美术社团、第一次制作绘画感恩手抄报、第一次参加河池市美术比赛获奖……黄丹晨带着这群山区的孩子,完成了许多个“人生第一次”。

韦伍学认为缺乏规则意识的孩子,在黄丹晨看来,美育可以让他们补上这一课。“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当这些孩子能够通过绘画来表达情绪时,就不会再采取砸玻璃等搞破坏的方式来宣泄。”

教育的力量,悄然改变着孩子,改变着大山里的老乡们。

和黄丹晨有同样想法的,还有在都安县高岭镇中心小学支教的宝安教师高春艳。

高春艳有23年教龄,是宝安区滨海小学的老师。高春艳曾是一名建筑设计师,18年前,在贵州支教的经历,激发她成为一名教师的情怀。年届知天命之际,她再次奔赴广西支教。

“送走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感觉培养人才比建设一栋大厦更有幸福感。”从建筑设计师到教师,这是高春艳的感悟。2020年6月11日,作为广西扶贫一线唯一的深圳支教教师代表,她受到广东省委书记李希的接见。

在她到来之前,高岭镇中心小学没有专职的科学老师,孩子们从没上过科学课,学校建好多年的实验室很少使用,实验仪器上积着一层薄灰。

三、四年级的学生平日十分活泼,到了实验室后却小心翼翼,看到实验器材时,眼睛放着光。

这份小心让高春艳十分心疼,也让她决心改变山村学校不重视科学教育的现状。

制作土电话,用望远镜观测月球、星空,戴上观测眼镜看日食……高春艳担任了高岭镇中心小学三、四年级11个班的科学课教师。最多的时候,她一周上25节课。

高岭镇中心小学里,高春艳老师在给孩子们上科学课。

和当地一些小学的孩子一样,高岭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也没有养成餐前洗手的习惯。吃饭时,学生们捧着饭盆在校园里晃荡,地上随处可见饭粒、菜汤。

高春艳决定从细节抓起。她发动深圳爱心力量,在学校围墙边设置了一排洗手池;开设“就餐课程”,植入在深圳的德育管理经验,逐步实现文明用餐;发动社会力量捐赠读书卡,促成教师和家长第一次开展一月读书活动。

“一个人力量有限,只有改变教师才能改变更多的学生。”

高春艳把自己在宝安的名师工作室开到了都安。和高春艳一样,宝安在都安、大化设立6个“名师工作室”。工作室将当地优秀教师纳入,邀请专家、优秀老师讲授教学课程,培养一批、带动一批、影响一批,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

从输血支教到造血兴教,转变的不仅仅是方式,更是根深蒂固的观念。

2020年,在河池市举行的教学大赛中,高春艳辅导该校教师韦肖扬获得了一等奖,这是都安镇教育历史上首个市级教学大奖。

受援地教师在援助教师的指导下,实现自我成长,这是小康路上带不走的智力扶贫“工作队”。

2017年以来,宝安先后接收两地82名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及骨干教师,到宝安区结对学校跟岗1至4个月,8名骨干教师参加“新秀计划”项目培训。在深圳的研学活动,让山区的骨干老师,视野更为开阔。

要拔穷根,教育先行;要防返贫,去疾治病。

在援建当地74所医院和卫生所之外,宝安的129名医生奔赴两地,开展支医行动。

两三年过去了,大化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医生蓝丽容,对来自宝安的支医医生雷敏依然印象深刻。

雷敏是宝安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副主任医师。2018年3月,她到大化县妇幼保健院开展医疗帮扶工作。4月的一天晚上,医院接到一个电话,大化最偏远的板升乡有一个孕妇宫口开全3个小时,仍未能分娩,要求县妇幼出诊,情况非常紧急!

板升乡距离县城开车约需3个小时,沿途山路蜿蜒,崎岖难行。雷敏主动请缨,与大化县妇幼医师一起出诊,到达板升乡卫生院后,对孕妇实施产钳助产术,最终母子平安。

在都安的支医医生曾志良也曾碰到过这样的“生死时速”。

2017年12月底,一名患者到都安人民医院就诊,被诊断出坏死性肠炎,病情发展迅速,病人很快出现弥漫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生命危在旦夕。其时,来自宝安人民医院普外科的主任医师曾志良正在上班。这对他来说,也是一个棘手的手术。

关键时刻,曾志良决定为病人安危放手一搏。最终,手术顺利完成,患者转危为安。曾志良成为都安成功操作全结肠坏死手术的“第一人”。

让蓝丽容感动的,不仅仅有雷敏的敬业精神,还有她在大化县妇幼保健院留下的财富。在这所医院参与医疗帮扶期间,雷敏每周都会固定有一个小时的讲课时间,定期组织开展三级查房和教学查房,规范查房程序。通过传帮带,规范医院产科各种疾病的诊断思路和策略。

曾志良通过参与医院的日常查房、会诊、手术、分析处理疑难危重病例等工作,纠正该院工作中的一些不规范操作,自费购买疝气针送给都安的医生,并手把手教会他们使用方法。

从“输血”到“造血”,改变的是医生的观念,留下的是健康的财富。

“如有帮扶需要,我们必义不容辞,奔赴需求之地。”在回深圳后的总结里,雷敏这样写道。

三地情

2019年时,王道俊不会想到他会从深圳来到偏远的大化做社工,不会想到在这里会遇到同月同日生的恋人,不会想到在这里找到更广阔的事业发展空间。

当年初,王道俊所在的宝安区海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中标宝安对口帮扶的大化瑶族自治县脱贫攻坚社会工作服务项目。

得知这个消息,他找到服务中心理事长蒋雷主动请缨,带领3个人组成的小团队前往大化。小伙伴们自己动手粉刷了办公室后,5月9日,深圳市宝安区扶贫协作驻大化社工服务站正式挂牌成立了。

王道俊和他的义工团队在社工服务站门前合影。

扶贫,是社工服务新领域,该怎么做?当地人也是第一次听说社工这个词。

经过调研摸索,社工团队找到了方向:政府在前线主攻“八有一超”“十一有一低于”等硬核指标,社工在后方通过服务助力前方,协同作战,稳固脱贫成果。

易地搬迁后,村民变居民。为了让搬进城的老乡们适应城镇生活,更好地与邻里相融,王道俊把深圳的“社区邻里节”搬了过来。

社工们马上在安置点筹划第一届邻里节活动。当天,大家在社区空地搭起了六七个灶台,亲手制作出一道道美味;瑶族、壮族同胞们载歌载舞,让这个夜晚成为古江安置点的盛会……

2019年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王道俊和团队下乡近60次,举办125场次活动,2020年举办活动更达到250场次,服务范围覆盖全县16个乡镇。

对社工工作有了全面了解后,大化县民政局局长谭全登对王道俊说:“以后社工有什么困难,尽管找我!我们只有一个要求:以后不仅要为大化多干事,还要培养我们本地的社工组织。”

在两地民政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宝安海同社工与大化幸福家园养老院携手,成功孵化成立了当地首家社工机构——大化县幸福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大化县幸福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里,王道俊和村民一同干活。

2020年全国社工考试中,大化县幸福社会工作服务中心4人通过考试,在全市名列第一;除了大化外,服务还覆盖了周边的东兰县、巴马县,如今发展成为河池市最大的社工组织。

在王道俊团队帮扶大化幸福社工的过程中,一位与他同月同日生的壮族姑娘黄晓官走进了他的视野。

“真的这么巧吗?”当王道俊把偶然发现的生日巧合告诉黄晓官时,她还不相信,直到看到了身份证。

两个人还有许多相同之处:都是在贫困家庭长大,都有一颗帮助他人的心,都热爱社工事业,都喜欢看电影,甚至都是易烊千玺的粉丝……就这样,两颗年轻的心逐渐靠近,成为当地的“社工侠侣”,共同点燃了大化社工的星星之火。

现在,王道俊已经成为大化的准女婿。“作为新大化人,我会继续做社工,为第二故乡的建设发挥作用,助力乡村振兴!”

曾在都安工作了近两年的宝安扶贫干部陈海广也没有想到,因为一条路,他和19年前的扶贫工作发生了奇妙的联系,和本地人结下深厚的情谊。

西江上游,红水河畔,19年前的2002年,都安县造业村的壮族汉子唐毓帅,和几个同村的山里汉,为了改变家乡行路难的困境,做了一件十分大胆的事情:挖一条隧道通到山外去!

造业村被大山包围,与公路的直线距离虽然不到一公里,但老乡们却要翻山越岭一个多小时才能走到公路边。

山石坚硬,设备简陋,隧道开挖以每天几十厘米的速度艰难掘进。

即使有村民筹钱,乡政府资助,费用也不够。他们决定外出打工,挣了钱再回来接着干。

2002年,广东扶贫工作组的到来,让事情有了转机。得知消息后,广东扶贫工作组筹集1万元现金给了唐毓帅。没过多久,又汇来了10万元。

2002年10月29日,全长305米的弄甘隧道终于贯通了!

2020年9月22日,造业村又一条屯路动工了,修路的还是以前和唐毓帅挖隧道的那帮兄弟。这一次,唐毓帅同样得到了广东的帮扶资金支持。

“之前听过唐毓帅打通隧道的故事,我们深受感动。都安县安排了35万元资金帮助他修路,宝安区再安排35万帮他硬化,给隧道装上路灯,80户130多口人就可以放心安全出行了。”彼时挂职都安县委办公室副主任的陈海广介绍。

让唐毓帅高兴的事情接二连三,宝安扶贫干部还帮他申请了10万元的帮扶资金,支持他扩建牛场,带动周边贫困户一起养牛增收。

一条珠江水连着三地人,一条帮扶路串起三地情。

2020年1月10日晚,宝安第一批扶贫干部饶诚进离开挂职3年的都安,回到了深圳,但都安的山山水水,一直在他心头萦绕。

同期,在大化挂职3年的扶贫干部王军也回到了深圳,坐在办公室里,他时常怀念之前爬山挨家挨户访问贫困户的日子,还有那一口由陌生到熟悉的桂柳话。

宝安扶贫干部,目前挂职都安县委常委、副县长的谭意浩更把脱贫攻坚当成自己事业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扶贫过程中,扶贫干部蓝亦辉一家包括两个孩子,都住到了大化。

大化县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蓝亦辉向记者介绍大化扶贫情况。

“未来,我希望两个孩子能够知道,在他小的时候,他们曾经在大化居住过,和爸爸、妈妈以及千千万万的扶贫干部,共同见证兑现了一个伟大的承诺!”

他的话道出了广大扶贫干部的共同心声。

同饮清清一江水,共筑绵绵三地情。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征程中,深圳、宝安将一如既往,用心用情用力,紧密携手当地,在万峰拥抱的千年瑶乡,书写出共同富裕的崭新华章。

(全文完)


编辑 刘维坤 汪新林 刘春雨 审核 詹婉容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吕延涛 肖意 朱良骏 叶志卫 方胜 陈震霖 方慕冰 李吉莹/文 丁庆林 李瀚/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