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鹏城的美!你熟悉这些画里的深圳吗
记者 尹春芳 文/图
2016-08-17 03:11

何海新《金色海岸》180 X 97cm

金色海岸。

作为深圳市宣传文化发展专项基金资助的常设性项目,由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深圳市美术家协会、深圳画院、关山月美术馆联合承办的深圳本土艺术展——“第十二届深圳画家画深圳—再发现”8月16日在关山月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对本年度最新涌现出来的精品创作进行梳理和总结,加大对深圳市美术新人新作的扶持力度。

刘俐君 朝晖耀鹏城   60 X SOcm

朝晖耀鹏城。

据悉,此次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公开征集作品600多件,经过深圳市美协主席团专家评审,评选出169幅作品编入画册并在关山月美术馆向市民汇报展出,让观众一窥深圳百花齐放的艺术创作。参与本次展览筹备工作的深圳美协副主席,画院副院长杨小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再发现”有两层含义,一是贯彻党中央的号召,深入基层与百姓之中,挖掘深圳风景与人文之美;二是发现新生代的年轻画家,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促进他们的成长。 

发现深圳大美,展现人文精神

丘国威《通衢大动脉之二》  200 X 144cm

通衢大动脉。

“深圳画家画深圳”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深圳画院根据深圳特殊的文化现实和自身的专业条件,提出的艺术课题。而以这一课题命名的学术展览已经持续举办12届。如今,这一以“关注本土、颂扬本土”为宗旨的原创本土品牌活动,已经成为深圳艺术界的一面旗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在深圳乃至广东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在征集作品的过程中,深圳的画家踊跃投稿,释放的“洪荒之力”让评委会大呼惊喜。

在这些作品中,深圳是最动人的风景线。工地的火热建设、深圳静美小街的一角、东门匆忙的人来人往、花团锦簇拥抱之下的地标建筑……这些鹏城的景色为画家们提供了灵感,画家们用画笔把它们反映在此次的展览作品中。

许介川《窗口》97 X 180cm

窗口。

记者看到,参展作品的表现题材丰富多彩,既有深圳题材的作品,又有表现外部世界与内心世界的作品;既有城市建设、人文风貌;也有深圳一景、历史见证等等,力图将深圳精神传承、演化为对深圳历史与现实的表达,从不同角度展现深圳的自然、人文景观和来深建设者们的精神风貌。

作者  周东 题目《鹏城夏日》60X80xcm - 复件

鹏城夏日。

本次展览参展作者中,既有享誉艺术界的著名画家,也有年轻的艺术新秀。老中青三代的深圳艺术家们同场献艺,以手中的画笔见证历史的姿态,表现了深圳人的独特品质和精神特性,以一种深切而敏感的内心体验和内在精神,关注着深圳现实的发展,体现出人文的真切关怀和超越。

广东省美协副主席梁宇认为,一个品牌坚持12年非常不易,品牌的生命力是持久的。“通过展览,涌现精品力作,积累了艺术作品,表达出画家对城市的热爱以及人文精神的再现。无论是从题材还是从表现手法上看,都丰富和拓展了深圳美术创作的发展空间。在不断寻求与当代都市文化进行积极对话的过程中,加深了存在于我们脑海里的那些变迁中的深圳记忆。”

发掘年轻画家补充艺术“新血液”

作者 杨帆 题目 《都市暮色》水彩78X55CM

都市暮色。

与往年的“深圳画家画深圳”展览不同,此次在作品征集中,评委会就发现了年轻的画家非常积极踊跃,有些名字对他们来说甚至很陌生。杨小洋告诉记者,无论报名还是展出的作品数量中,年轻人的作品均超过了一半以上,“这些年轻的画家,热情高涨,艺术理念和手法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据他透露,这些年轻画家有一些是专职的,有些则来自社会上的各行各业、机构、学校等等,“有这么多喜欢艺术,从事艺术创作的年轻人,他们对艺术怀抱敬畏之心,希望借助这一平台展示自己。通过此次活动,也让我们欣慰的发现,深圳的美术事业后继有人。”

作者:骆文冠 题目《1980 · 雾霭中的罗湖桥》145X143cm

1980·雾霭中的罗湖桥。

记者了解到,按照规定,此次活动的览的作品是一人一件,但深圳市美协主席团成员和顾问的作品只编入画册不参加展览,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的作品得以展示。同时,这一展览也受到广东省美协的认可,从去年开始,每届展览评选出30个名额,入围三次,深圳美协为这些优秀作者提供加入广东省美协的机会。

深圳美协主席,关山月美术馆馆长的陈湘波在致辞中表示,一路跟随“深圳画家画深圳”走来有很多感慨,如今这一活动提出“再发现”,让更多的青年艺术家展露头角,施展拳脚非常具有前瞻性。“我们也可喜的看到,通过这一平台,深圳的深圳老中青三代画家交流,进步,共同促进深圳艺术的繁荣。”

作者:潘喜良 题目:《观海》纸本水墨 60x45cm - 复件

观海。

青年艺术家的思索和表现的主题反映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一个属于他们的时代。他们往往能为艺术家带来新的思考与创作灵感。参与此次展览的青年艺术家代表薛扬表示,“深圳画家画深圳”这一平台一直关注而且扶持年轻艺术家的创作,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有利条件,也为艺术家与艺术家的交流搭建了一个桥梁。”

编辑 波塞冬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