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麻涌镇鸥涌村78岁的西妹婆,是村里的大“红人”。她练习快板17年,并自主创作了许多歌词,押韵还接地气,主题包括卫计工作、巾帼文明、养老津贴等。每次村里举办活动,她都积极参加展示才艺,赢得村民们的交口称赞。
与竹板结缘17年
2001年前后,农民出身的西妹婆周身病痛,腰挺不直,手指僵硬,不能自主地握起拳头。一天,看到路边有遗弃的竹子,她就想,不如做几块竹板来敲一下,锻炼手指吧。说干就干,她把竹子做成一副竹板,随身携带,每天练习,意想不到的是,几个月下来手指功能恢复如初。
“竹板敲起来很有节奏,如果配合歌词也许会更好。”西妹婆想。就这样,她边写边唱,开启了她与竹板的快乐生活,不知不觉,已经与竹板为伴17年了。
现在,不少街坊加入到她的快板小团队,英婆就是其中的一个,她们两个精彩一起练习、玩快板,街坊都叫她们“孖女”(双胞胎)。
打着快板,唱着歌,西妹婆每天早上都在公园里锻炼身体,78岁高龄的她,老当益壮, 腰板硬朗,路过的人都竖起大拇指。
鸥涌村委会觉得西妹婆的才能不能埋没,每次举办活动都安排她的小团队上台表演,娱乐大家的老年生活,让她也开心一回。她曾在麻涌镇拈花寺广场、茶山镇等地参加表演,她笑着说:“现在大家都喜欢听我唱快板,激励我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感谢村委会给我这样一个平台。”
民间高手:写歌词几十首
文化程度只有小学二年级的西妹婆平时喜欢听歌,也有“急才”,按她的话来说,自己最会的就是“数白榄”(即数来宝),所以写词对她而言可以说“信手拈来”。
虽然西妹婆写的歌词没有职业作词家那样高大上,但她坚持把自己所看所闻所经历的用歌词表达出来,做到首尾呼应,句句押韵,果真是有“两把刷子”。她第一首作品是《龙舟佳节看龙舟》,2001年农历5月16日,她准备跟姐妹一起到麻涌河看龙舟,无奈那天适逢台风雨水不断,出不了门,她就即兴写了这样一首歌词:
龙舟佳节鼓响咚咚,五月初一至十八都海上扒龙。
镇政府今年特别注重,通知各村训练扒龙。
男壮青年人涌涌,天天训练莫抛空。
准备十六龙舟竞赛,企业单位厂口赞助金融。
扒得第一都奖金重,金杯金猪几咁威风。
第二三四都吾错,五六七八都好心雄。
万民观众想前来看,谁知道遇着打台风。
水浸入屋就忙到我懵,湿身眼泪就肚空空。(节选)
写一首歌词需要多长时间呢?西妹婆表示:“要看灵感,有时需要好几天,有时一个小时就写出来了。”这些年来,她已经陆陆续续创作了几十首歌词。
编辑 郑蔚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