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生生不息!“秋水灵象美学作品展”以艺术之笔关注生态

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
2021-05-09 20:07
摘要

经过多年探索动物灵性与画面灵境的结合,秋水构建了自己的艺术符号,创作了一系列灵象美学主题作品

如何用艺术的方式表达对生态文明的关心?“生生不息——秋水灵象美学作品展”于5月9日在朴石艺术空间开展。

该展展出艺术家秋水所创作的40余幅以白头叶猴为主题的作品,细致梳理了他艺术创作的理念以及他对人与自然的理解。这一展览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社会发展角度展现出秋水作为一名艺术创作者的温情和关怀。

《家园》

秋水是活跃在当代艺术界的画家、策展人,灵象美学创立者。他对在艺术孜孜不倦追求过程中,逐渐探索出自己的艺术语言和美学风格。秋水的作品既继承传统,又极富时代感,一方面吸收了传统国画的精华;另一方面,他采纳了不少西洋绘画的方法,透过自己的理解,融入个人画风。

《远方》

秋水善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和技法,赋予动物人格图腾。由于常年创作生肖艺术,他一直关注野生动物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并深入研究人与自然、动物的表现形态和艺术语言的表达方式。

自2017年开始,他聚焦以白头叶猴为题材的创作。白头叶猴在100多万年的自然演化中已经与广西崇左的喀斯特石山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这一物种也处于濒临消失的危境。

《仁者寿》

于是,秋水以我国仅存的世界濒危野生动物白头叶猴为题材。经过多年探索动物灵性与画面灵境的结合,秋水构建了自己的艺术符号,创作了一系列灵象美学主题作品。

《脸谱》

记者了解到,此次主题展是秋水对白头叶猴这一题材创作的一次小结。观众可以通过这些栩栩如生又个性飞扬的作品,感受到艺术家从艺术视角呼吁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想法。

从单纯的水墨表现再到运用黑色与黄色构成气淋漓而又神秘玄妙的幻境之美,再到色墨交织碰撞,引入抽象表现手法,秋水在创作中不断探索,寻找新的可能。而在这变化之中,也有不变的地方,即水墨的表现手法。秋水告诉记者,他喜欢用水墨的方式来呈现题材,水墨渗化的奇妙作用为他主题先行的创作带来的各种可能性,他也希望未来在这一题材上会有更多的探索与呈现。

《鸿蒙之境》

谈及创作的心路历程,秋水表示,我们要与自然与动物和谐相处,尤其是此次疫情对他的触动很大。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人类与自然生命是共同体,我希望以艺术之笔号召人们行动起来,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

观众在看展

艺术评论家、此次展览的策展人武少宁认为,秋水利用灵象概念,架构起一座与艺术对话的桥梁。“在他艺术表达能力允许的范畴内,通过一再的重复和颠覆,能够找到更加有效的艺术方法,极尽可能地触动人内心的同情感知,在潜移默化中促进物种多样性的生态建设。”

据悉,该展该展将持续至6月20日,深圳展结束后,将在艺术广东以及广州、昆明等城市巡展。

(原标题《看展|生生不息!“秋水灵象美学作品展”以艺术之笔关注生态》)

编辑 特区报-刘彦审读 刘春生审核 编辑-范锦桦(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