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如何将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助力深圳在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引领创新全球化趋势?市港澳办一直致力于集聚创新要素资源积极培育深港澳青年交流品牌项目,为深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提供绝佳机遇。此次赴四川的交流活动正是一次有益尝试与拓展,从深圳走到了四川,重点考察四川青年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和优秀项目,让广大香港青年在第一时间了解内地城市的“双创”政策以及众多商业机遇。
香港青年赴川创新创业交流活动启动仪式合影。
感知历史,遇见创新,预见未来……这是一次启迪“双创”新思路的体验之旅。
“作为一名在内地创业的香港青年,我一直希望感受一下内地城市的历史文化与创新创业的氛围。之前的交流活动更多地是走进一些沿海城市,这次来到四川,使我眼界更加开阔,在创业路上给予了我更多启发。” 来自深圳秀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陈健邦作为在深创业的香港青年代表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10月23日至27日,深圳市港澳办会同四川省港澳办、成都市港澳办联合举办“香港青年赴川创新创业交流活动”。 国务院港澳办李鲲副司长、深圳市港澳办主任蔡颖、副主任姜力琨、四川省港澳办副主任唐锐、成都市港澳办副主任张妍玮在成都市天府新谷出席活动开幕式。 据悉,此次活动共有31名在深创业香港青年代表和深圳青创部门代表参加,活动期间交流团将参观都江堰等世界文化遗产和卧龙自然与地震博物馆等港援项目,考察菁蓉汇等双创平台和国家大数据重点实验室。
天府之国焕发“双创”新动能
香港青年赴川创新创业交流活动启动仪式合影。
林木青翠、曲径通幽的青城山,历史悠久、水波壮阔的都江堰,悠闲自在、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还有记录古蜀文化的考古中心三星堆博物馆,无不展现着 “天府之国”的独特气质。然而,更让广大青年惊叹的不只是四川的自然美景与历史文化,而是其焕发出创新创业的勃勃生机。 此次活动首站就选在了地处成都高新区核心区域的菁蓉汇,微软云加速基地、阿里巴巴创新中心(成都)、艾格拉斯、芯空间……首先映入眼帘的这些国内外知名孵化器还有全球首个获批绿色环保建筑行业LEED最高铂金级认证的双创园区就让深港青年大脑中的创新因子充分激活。
据当地政府负责人介绍,“菁蓉汇”已成为成都乃至四川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2018年全国双创周主会场,菁蓉汇完整构筑起“北有中关村、南有深圳湾、东有长阳谷、西有菁蓉汇”的全国双创区域引领版图,与海外双创周共同连接起中国与全球创新创业网络。目前,菁蓉汇正着力打造成为中国西部创新创业新旗舰,预计到2020年,菁蓉汇入驻企业将达到2000家以上,从业人员2万人以上,上市(挂牌)企业50家以上。
在整个交流活动中听到最多的是“没想到!”,对不少香港青年来说,内地城市有一定的神秘感,通过书本、媒体有一些了解,但能真正来到内地的机会不多,过去,不少青年交流活动是以“看”为主,看看风景、尝尝美食……都停留在表面。 对他们而言,此次交流活动开启了他们认识内地城市的一扇交流之门、机遇之门,类似“菁蓉汇”这样双创平台的技术实践优势和商业转化能力让他们兴奋不已。
“双创”火花在这里迸发
香港青年参观考察电子科技大学机器人团队。
作为交流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国务院港澳办、四川省港澳办、深圳市港澳办及成都市港澳办与香港青年代表进行了面对面交流,介绍四川科技创新和青年创业情况,解答香港青年关于人才政策、创业支持、项目对接等。“这样的互动交流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对于一个初创的企业来讲,恰恰就是最重要的资源,” 微矿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业务拓展经理刘锦麟说。
“与政府层面的交流为我们提供了最新的政策解读,同时答疑解惑并提出建议,这对于创业者来说帮助很大。”丰善绿色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的创始人黎高旺说道:“之前的着眼点更多是在沿海地区,这次了解四川发展情况和创新创业政策措施,是探讨川港交流合作的一个良机。”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深入人心,成都市启动实施的“创业天府•菁蓉汇”行动计划,致力于加快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降低创业门槛,拓展创业空间。参观了菁蓉汇之后,深港青年对于在川创业投资有了未来的期许,刘锦麟表示,此次的考察也使他对成都有了更深的了解,基于成都浓厚的创新氛围,将考虑在成都设立分公司基地。
在映秀感知有温度的历史
深港青年在映秀镇遗址。
今年恰逢汶川地震10周年,作为此次交流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深港青年们在寻求创新创业机遇的同时也在感知有温度的历史。 青年们参观了由香港参与支援建设的地震博物馆,该博物馆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以地震文物、地震景观、相关图片等多维度资料重现地震灾害现场,该博物馆建立初衷就是让人们感受地震对社会造成的灾难以及重建过程中产生的地震人文现象。
此外,青年们前往距成都78公里处的映秀地震遗址,时钟雕塑让所有人对地震造成的巨大破坏和惨烈景象感到震惊。时间在这里停止,永恒的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十年前,地震将映秀镇夷为平地。经过十年的建设和恢复,曾经的废墟上建起了崭新的家园,在映秀人眼里,重建后的家乡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安全的是学校。 深港青年们纷纷感叹到:灾后十年重建让“汶川特大地震”震中纪念地映秀变身为一座美丽的旅游温情小镇,也是防震减灾的示范区,在岷江河谷全新呈现。
以“双创”主题打造深港青年交流品牌项目
“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概念提出为广大香港青年迎来了绝佳的创新创业实现梦想的机遇,市港澳办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为香港青年挑选了世界级的创新科技代表企业,以及让众多香港青年创业梦“安家”的创新创业平台,让他们在第一时间了解内地城市的双创政策以及众多商业机遇。
目前, 市港澳办携手相关单位共同打造深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和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等示范性创新创业平台,并积极培育深港青年交流品牌项目,如 “深港青年创新创业交流日”、“前海深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走进前海、走进名企”参观学习活动。此次赴四川的交流活动正是对深港青年交流活动的一次有益拓展,从深圳走到了四川。
自2015年起,“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实习计划”已连续开展4届, 2500多名香港大学生赴广东知名企业实习。作为推进深港青年交流的重点项目,深圳市港澳办精心安排实习计划,共发动361家深圳企业,为香港大学生提供了约2674个实习岗位,吸引了1162名香港大学生来深实习。
深港青年说:
洪贤嗣 深圳信源互联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创新创业的发展需要一个根基,需要有一个好的“根据地”才可以慢慢发展壮大,现在已经不同于以前的“卖东西”、“卖服务”,我觉得创业创新进入了一个经营人群、经营粉丝的阶段,所以“根基”极为重要。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辐射将不仅仅只是在华南地区,如何让湾区的带动作用辐射到全国甚至世界范围?各地的创新因素我们都应该好好把握住。
陈健邦 深圳秀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顾问
我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也是一个崎岖的创业者。无论是技术上的创新或者是模式上的创新,我觉得都是应该鼓励的。除此之外,创业者更要知道市场在哪里,机会在哪里,我们应当认识了解不同的市场现状,特别是之前较少关注的内陆地区,其所蕴藏的机会是无限的。这也是一个激发创意与开阔眼界的过程,青年们发现内地市场是很大的,对于创新创业理念有了新的启示。
黎高旺 丰善绿色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
这次是我第四次来成都,赴川之行让我很惊喜,尤其是与当地政府的交流,他们以一个更近距离、更直接的方式来回答我们的问题,这对于我们这些创业者来说非常实用也颇有启发。我觉得现在流行的是模式创新,就像共享经济,其实理念创新与突破比技术创新本身更重要,有了模式创新驱动技术变革与迭代,实现更加“有用的创新”,这才是成功的创业。
编辑 李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