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作物达到有机标准,他们将耕地撂荒5年休养生息;
为了让猪喝上干净健康水,他们对地下120米深井水进行净化处理;
为了生产出高品质的有机蔬菜,农场实现种养循环模式,使用自制有机肥;
为了养出名副其实的小笨鸡,他们在100亩防护林中建起了林下鸡养殖基地,还从江河边拾回蛤喇皮粉碎后给鸡补充钙质;
……
这,就是哈尔滨中央红集团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属下的哈尔信有机农场,一个被授予“国家级标准化示范猪场”“全国四星级乡村旅游企业”称号的地方。
打造有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站在农场办公楼上,举目远眺,3600亩种养一体化生态农场里,一排排整齐的节能温室,一座座宽大的养猪舍,一片片绿油油的饲料田,让人深切感受到广袤无垠的壮阔风光,以及远离尘嚣的宁静与绿意。
坐上电瓶车,新农业科技公司总经理李秀成带记者参观了农场温室。走进温室,记者能明显感觉到室内外的温差,里面种植的西红柿、黄瓜生机勃勃,长势喜人,枝条、叶片壮实、硕大,郁葱葱、绿油油铺满整个温室,一副丰收在望的景象。
李秀成告诉记者,这种阳光节能温室,是中央红集团新农业科技公司参与研发设计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白天通过集热墙快速吸收太阳能并将热量储存在蓄热体内,夜间将储存的热量缓慢释放到温室中,经实测,冬季光照充足的时候集热墙的温度可达40℃,夜间可达20℃。通过一系列匠心独运的设计、构造,实现了无需燃煤、耗电等辅助加热手段,在黑龙江冬季极寒气候条件下,越冬生产果蔬。
同时,有机蔬菜种植全部使用农场自制有机肥,无农药,无激素,无添加,物理防虫,人工除草,自然成熟。
哈尔信有机农场,按照生态的理念、循环的方式,达到了有机标准。种植有机黄豆、玉米作为饲料,饲养猪、鸡、鹅,收集动物粪便混拌作物秸秆,在自建的有机肥厂内进行堆肥,发酵有机肥;作物秸秆还在冬季生产的温室内做秸秆反应堆进行土壤改良,这些经过发酵的有机肥和秸秆反应堆,可以常年保证40余种有机蔬果的种植、出产,而且种植全程按照有机标准执行。就这样,农场通过种植有机饲料喂养畜禽,产生的粪便经过发酵、腐熟又回到田中,从而形成了农场内自我循环的生态链。
据了解,农场目前建设完成五大农业项目:年出栏2万头的生态猪养殖基地;存栏蛋鸡2万羽的林地生态鸡养殖场;1500亩有机玉米、有机非转基因大豆种植区;200亩有机水稻示范区。
健康为本发展有机农产品
“健康的土壤才能生长出健康的作物,饲养出健康的畜禽,国民才能身体健康。”这是中央红集团董事长栾芳决定做有机农业的初衷。她决定创建“哈尔信”品牌。“哈尔信”取自英文“healthy”的译音,意为健康的。
2009年,中央红在哈尔滨道里区太平镇自建了哈尔信农场,总投资1.9亿元。黑土地无法复制的自然优势,给农场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从起步的那天起,农场就遵循有机农业标准生产,集种植、养殖、生态农业观光于一体,高起点建立了与国际对标的标准和流程,开发了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及有机生产物联网传感监控系统。
为了养出名副其实的林下溜达小笨鸡,他们在100亩防护林中建设了林下鸡养殖基地,林下鸡在林中自在享受森林浴,采食草籽,觅食小虫,在大自然中摄取辅食、能量饲料采用农场种植的有机玉米,结合充分的运动,确保产下的鸡蛋营养均衡。
目前,农场已经获得了包括有机饲料、有机猪肉、有机鸡蛋、有机蔬菜四大类30多个品种的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哈尔信有机生态农场与集团的禽三公家禽养殖基地、大罗新食品公司等一起,为超市提供有机大米、杂粮、黄豆、小米、有机猪肉、生态鹅、有机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近百个品种。
编辑 桂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