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2018清华大学全球科研战略合作伙伴研讨会在深圳市龙岗区启迪协信科技园召开。
本次研讨会围绕“高校国际化科研合作发展战略”主题,以清华大学2016年启动实施的全球科研战略合作伙伴专项为平台,坚持开放合作、协力发展、互利共赢的理念,通过交流展示与会高校现有国际科研合作模式和成果,积极推动多元化的创新国际科研合作模式,在全球领先高校间搭建更广泛的合作交流网络。同时,基于国际科研合作的成果,结合深圳当地科技产业发展需求,联合政产学研多方共同探讨如何支持高校国际科研合作成果的有效转化。
此次研讨会汇集了帝国理工学院、东京大学、香港大学等10家国际高校的科研及科研管理人员、深圳市政府领导、重点企业代表等约150余人。通过专题研讨及报告围绕智慧城市、先进制造、能源环境、量子计算、气候变化、新经济形势下的企业合作等议题开展了深入的交流和热烈的讨论。
创造共享环境 探索合作模式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在过去40年里,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的发展与进步,来源于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也得益于与世界各国合作交流、共同发展。
在研讨会上,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表示,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的过程,正是一个与其他大学通过合作形成协力发展、合作共赢的关系的过程,教师之间、平台之间、跨文化跨地域跨学科的平台网络,帮助大学超越边界激发创新,让其中每个高校都不断获益,不断进步。本次研讨会,以及清华的科研合作“朋友圈”,将为参与的大学创造一个共享环境,并进一步促进清华大学与其主要合作伙伴在学术领域开展更广泛、更深入的交流与合作,以适应和引领全球信息、资源与人才的高度互联共享。
搭建产业平台 促进成果转化
早在2013年,龙岗区提出要打造国际大学园的设想,并在龙岗区最为核心地段的大运新城片区建设国际大学园,五年来,龙岗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高标准打造国际大学园,如今,国际大学园已有3所高校开学,未来在校生规模将达4万。对此,龙岗区副区长陈广文表示,龙岗自建区以来,已发展成为深圳的产业大区、经济大区、创新大区,是深圳创新驱动发展的主战场,在新一轮创新发展中,龙岗区将加快打造深圳东部创新中心,营造更适宜年轻人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同时,积极打造如启迪协信科技园等科技创新园区,加强园区共建、高端人才和项目引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加快龙岗打造创新高地,高水平建设深圳东部中心的步伐。
搭建产学研特色的产业平台,离不开企业对接。启迪控股副董事长、启迪协信董事长吴旭表示,启迪协信作为清华控股成员单位,一直秉承“源于清华、服务创新、产业兴城、科技报国”的宗旨,贯彻“创新人才培养、创业企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的职能要求,以科技园区为载体,打造成为承接清华科技转化的平台、承接清华教育延伸的平台、承接清华文化传播的平台,这也是我们开发建设科技园最主要的一个基础。未来启迪协信将依托启迪控股覆盖全球的创新网络,承担企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使命与职责,为深圳打造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出自己的贡献。
启迪协信深圳科技园项目也在当天正式启动,项目位于深圳市龙岗大运新城,园区以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核心,构建“创业孵化,科技研发和科技金融”三大平台,打造“智能制造、信息互联、生命健康、科技文创”四大产业,致力于成为南中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园。近年来,启迪协信科技园依托国际大学园,积极探索国际大学园与城区融合发展模式,搭建国际大学与政府、社会的互动平台,推动校企、产城高度融合,促进学术、科研、前沿产业发展。一期正式启用,标志着启迪协信深圳科技园迈入新的历程。未来,启迪协信深圳科技园将不忘初心,不断聚集优秀科技企业,完善产业生态,以集群式创新,驱动龙岗经济发展,为龙岗打造“创新高地”、“产业高地”贡献力量。
签署合作协议 构建科研网络
据了解,2016年,清华大学正式启动了“全球高校战略科研合作专项”。2017至2018年间,清华大学先后与全球4个国家5所高校在量子计算、先进制造、智慧城市、生物医学、能源环境、化工材料、国际商法等10余个领域开展了48项合作。通过专项的实施,清华与全球学科前沿领域的科研合作伙伴形成了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协力发展的多元化合作模式,通过共同提供种子基金、联合授课、专业学术报告等方式搭建了国际科研交流合作平台,鼓励师生,特别是年轻教师,在国际科研合作中提升科研水平,促进国际化的学生培养,完善国际水平的教学体系。
在此次研讨会上,清华大学与新南威尔士大学、阿尔伯塔大学和圣彼得堡帝国理工大学续签了第二期战略合作协议,同时还与帝国理工学院和香港大学签署了新的战略合作伙伴协议,将国际科研合作网络的构建进一步实质化、深入化,形成结合前沿学科发展需求和优势的国际科研合作架构。同时,也预期在2019年进一步与东京大学、日本东北大学、蒙纳士大学等签署启动相应专项合作。
编辑 刘桂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