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众安科技联合工信部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众安保险、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正式发布《基于区块链资产协议的保险通证白皮书》(下称《白皮书》),在开放资产协议基础上推出保险通证(Policy Backed Token,下称PBT,即保险信息可视化),实现保险资产的通证化。据悉,众安保险的航旅出行综合保障“飞享e生”将率先接入PBT,成为首个保险资产通证产品。
众安科技CTO李雪峰表示,除了保险外,银行、保险、借贷、农业、供应链、共享经济等各个领域的实体经济资产同样可以实现通证化,让资产信息更透明,让资产动态可跟踪,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资产流通和配置,“区块链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存证和发币,而是在解决协同化、实时化的监管保障前提下赋能实体经济,充分衍生数字资产的金融创新和加速价值流通,同时确保用户个人对数据隐私的控制权。”
记者了解到,在保险市场的保单信息流转环节,始终存在若干痼疾未能解决。例如险企与再保险公司的沟通方式以邮件往来为主,高度依赖人工沟通协调,交易形式也多是手工统计;保险共保的投保周期动辄长达数个月,让用户与企业都感到费时费力,且用户数据需要在多家保险公司同时流转,存在敏感数据丢失泄露的风险;另外,当用户申请保单质押贷款时,往往出现因用户还款超时导致保单提前失效、保单价值无法实现利益最大化。
作为专注于前沿科技探索和研究的科技公司,众安科技基于在前沿科技商业化领域的丰富经验,率先提出开放资产协议的概念,定义了通证的一系列实现接口。此次发布的《白皮书》也系统、全面地展示了PBT的技术原理、通证类型、应用场景和实际案例等。
《白皮书》指出,通证代表着一种虚拟的数字凭证,目前仅存在于区块链的世界里,但当通证通过开放资产协议被赋予资产属性后,一举打破资产只是存放在区块链上而无法流通的问题。而PBT正是开放资产协议在保险领域的具象化,为保险行业提供一致的接口与数据格式,并且保证数据和保险资产的真实性。
当保险产品完成通证化后,保险条款将更加透明,同时由于各家保险产品具备一致要求规范和标准API,因此保险用户可以统一化管理自己在所有保险公司的保险资产;保险公司也将在再保、共保、渠道对账等场景下大幅降低对接的成本和数据审核成本,而在隐私方面,保险通证相较传统数据隐私保护更加周密,因此保险公司不需要用户的真实投保信息即可获得实际投保总额,完成正确决策。
众安科技区块链创新业务负责人姚卓君表示,基于区块链网络的资产通证化,PBT连接保险企业、再保公司等同业,和医疗、汽车等行业场景,提升消费者体验与对保险的信任度,实现产品进一步的灵活配置和快速研发迭代,提升产品质量、消费体验、风控能力并优化保费结构。
据悉,众安保险推出的航旅出行综合保障产品“飞享e生”目前已率先实现保险通证化,其保险定义即智能合约的定义,所购买的保单即是通证。众安方面表示,未来还将有健康险、车险等险种接入PBT。
李雪峰进一步指出,在监管层面,PBT将为监管提供统一的业务接口和数据标准,借助区块链实时广播、交易即审计、不可篡改等特性,大幅降低保险公司与监管单位的数据上报、收集成本,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让面向过程的穿透式监管成为可能。
编辑 刘桂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