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云冈石窟竟然“跑”到深圳了

读特记者 陈智军
2018-10-10 23:08
摘要

云冈石窟迈出“行走”世界的第一步。

远在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活生生展现在身在深圳的记者眼前,这不是幻觉。10日,利用3D打印技术原大复制出的世界最大可移动石窟“音乐窟”,在深圳顺利通过专家验收。云冈石窟仿佛行走到了深圳,令在场的专家和观众大为惊叹。

这座完全按原型复制的大窟高9米、宽11米,由云冈石窟研究院与浙江大学合作研发,并由深圳美科图像有限公司运用高精度三维数据采集和3D打印。

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张焯向本报记者介绍,云冈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中唯一的全皇家石窟,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中西合璧的艺术特色而著称。云冈第12窟,又名“音乐窟”“佛籁窟”,前殿后室,入深14米,宽11米,高9米,集中表现了佛教弥勒天宫的壮丽与辉煌。其中,前殿上壁雕塑的数十身伎乐天人形象,演奏琵琶、筚篥、古琴等各种中西式乐器,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宫廷交响乐团,在中国音乐舞蹈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张焯说,云冈之奇,在其规制之恢弘,云冈之美,美在石窟造像本身。然而,能够有机会亲临云冈观摩石窟艺术的人毕竟是少数。多年来,云冈都有把云冈文化“搬”出去的想法,让更多人欣赏到石窟的风采,然而,石窟与造像都是不可移动的文物,虽然千呼万唤,却难真正走出去。

去年12月,云冈石窟在青岛成功原大3D打印复制出高达10米的第3窟大佛,虽创了世界纪录,但不可移动。这次对第12窟“音乐窟”的复制,创新性地使用了“积木式”拆装的新技术和制作方法,开创了大型文化展陈品快捷运输、安装的新途径,迈出了云冈石窟“行走”世界的第一步。

目前复制成功的前殿重量不到5000公斤,与同等体积下“音乐窟”本身几百吨的重量有着天壤之别,5辆标准集装箱车就可拉运自如行走天下,一周即可组装完成布展。“这是行走的石窟,永不落幕的丝路音乐厅”,张焯说,“终于梦想成真了!”

深圳美科图像有限公司董事长白云生透露,该窟由前殿由48块两米见方的“积木块”组成,误差控制在两毫米以内,结构为轻体铝合金框架,分块式半自动化安装。为了完成之前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公司专门自主研发了20台3D打印机,克服重重困难,历时6个月将第12号窟前殿顺利打制完成。在大窟复制过程中,有诸多关键技术突破,已产生了10余项技术专利。

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张焯观看3d打印复制版“音乐窟”。

这座成功打制的第12窟还是“素颜”。张焯表示,下一步,将完成对后室的3D打印,并遵照古代技法用矿物颜料为整个石窟“原汁原味”上色,然后进行策划,把它与云冈其它馆藏文物组合成一个精采的集群,在国内外进行巡回展览。现已有多家得到消息的美术馆、展览馆和相关机构联系展出,“预计明年下半年,第一个展览就可正式举办”。

编辑 周梦璇

(作者:读特记者 陈智军)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