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河街道:新征程勇当尖兵再创新局
读特记者 冯庆 读特见习记者 张思奇 通讯员 梁景武 温正生 文/图
2018-10-08 09:03

▲清水河街道召开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务虚会。

【核心提示】

“青山绿水花园街 平安和谐清水河”系列专题之一

8日是罗湖区清水河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成立15周年纪念日。15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关怀领导下,在历届街道党工委辛勤耕耘下,清水河街道逐步破解长期困扰其发展的难题,由往昔罗湖区发展欠账最多的“二线插花地”,正在向今日的“青山绿水花园街、平安和谐清水河”华丽蝶变。

2003年10月8日,清水河街道正式挂牌成立,这是罗湖区成立最晚,也是深圳欠发达的“二线插花地”街道。其面积13.63平方公里,人口约14万,辖7个社区工作站、8个居委会、5个旧村股份合作公司。

15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罗湖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街道历届班子的接续奋斗下,清水河街道党工委努力克服“后发展、欠账多、基础弱”等困难,坚持以“质量党建”“力量党建”和“党建工程”为引领,以打造“青山绿水花园街、平安和谐清水河”为目标,通过夯实基层基础、完善体制机制、创新基层治理等举措,逐步破解街道发展难题和历史遗留问题,初步开启了由“二线插花地”向“花园街”街道转变。

“在市委提出大抓基层大抓支部的背景下,清水河街道组织开展的党支部建设研究课题很及时、有价值、有分量。”这是区委书记贺海涛对近3年来清水河街道开展的党建调研报告的评价。据悉,按照区委的部署,清水河街道成立了以街道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的调研组,按照省委、市委和区委的决策部署,为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做新时代改革创新的引领者;结合清水河街道实际,围绕“新征程勇当尖兵、再创新局”,做攻坚克难的担当者。全面加快建设“青山绿水花园街、平安和谐清水河”,为罗湖全面振兴发展贡献出清水河的力量。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统筹

应对“三多三差两后两弱”难题

清水河街道成立15年来,特别是近3年,在“东进战略”“大梧桐新兴产业带”等市区发展战略的辐射带动下,街道发展更新、经济转型、城区治理、和谐稳定等方面显著增强,社会民生也得到改善。先后荣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广东省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优秀单位、“共建联控”专项工作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银湖社区还被评为全区唯一一个“五星级广东省宜居社区”。

据了解,区委七届二次全会以来,清水河街道被定位为“大梧桐新兴产业带”的龙头,清水河仓储区是市“东进战略”的东北门户,将重点布局“一校一谷”(深圳城市大学和天谷)产业。清水河的蝶变重生蓝图铺就,令人期待。

但受地理位置及其他历史因素影响,清水河街道的发展仍然相对滞后,发展水平较低,呈现出“三多、三差、两后、两弱”的特点,即“外来人口多、城中村和老旧住宅区多、自然山体和危险边坡多;插花地条件差、市容市貌差、空气环境差;交通市政设施滞后、产业低端落后;民生基础薄弱、文教设施薄弱”。

“在清水河的改革和发展工作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坚持党建引领才能落实发展和改革的各项任务。”清水河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王华生说。近3年来,清水河街道以党建为第一责任,以社区党建标准化为抓手,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统筹,持续深入实施街道“质量党建”“力量党建”和“党建工程”,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为实现“青山绿水花园街、平安和谐清水河”目标提供坚强保证。

以党建标准化建设为目标

夯实基础保障推动党政社群共治

近3年来,清水河街道注重以党建标准化建设为目标,实施党建工程;打造党群综合服务阵地体系,夯实基础保障;强化党对基层建设的全面领导,推动党政社群共治。

清水河街道先后实施了“质量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党建责任标准化体系建设,从阵地建设、队伍建设、服务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四个方面入手,逐步实现基层党建的标准化目标。在市委党校指导下,探索开展党的基层支部建设研究,以大抓基层大抓支部为导向,及时制定出台《清水河街道党员考核管理意见》等系列文件,全面从严治党,让党工委始终成为推动街道改革发展、完善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的坚强领导核心。

街道党工委组织实施了党群综合服务阵地建设计划,率先在全区建成了街道党群综合服务阵地。启用全区首个街道级党群服务中心,每个社区都建成了一个室内面积不少于700平方米的集“党群、政务、社区、文体”功能为一体的标准化服务阵地,实现外立面、功能设置、服务内容“三个统一”。通过全面推进阵地建设和服务内容的标准化、规范化,夯实了基层基础保障,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针对辖区单位众多,类别繁杂,点多线长,近年来,街道统筹建立以党工委为核心,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社区党委、居委会、工作站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构成的“四位一体”社区核心治理结构,以及以“两代表一委员”等为代表的社区治理外围辅助结构,绘制了全覆盖、广领域的组织体系地图。扎实开展驻点团队工作,全力推进民生微实事工程,“群众点菜,党委上菜”,为群众办看得见、摸得着、留得住的好事实事。

近年来,街道建成了8个近6千平方米服务群众场所和6个近5万平方米社区公园,打通了2条断头路,推动了银湖生态环境的整体提升,完成了红岗北路及金湖路等4条路段的景观提升、12个老旧小区的安全隐患整治,解决了辖区居民身边的许多民生实事,探索了党建引领下的“一核多元”基层治理有效途径。

编辑 李宇婷


(作者:读特记者 冯庆 读特见习记者 张思奇 通讯员 梁景武 温正生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