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名片”通草画记录清代西方人眼中的中国
读特记者 刘莎莎 文/图
2018-09-28 21:07

19世纪外国人来华喜欢带怎样的手信回国?

一种精致小巧、价格便宜、色彩艳丽,记录了神秘东方风物的通草水彩画,成为他们的心仪之物。9月28日,《广东名片——清代通草水彩画精品展》在位于虎门的鸦片战争博物馆开幕。

本次展览展出清代外销通草画300余幅,为公众展现了百余年前西方人眼中中国社会文化生活的生动图景。

据悉,通草纸不同于宣纸,是使用通脱木制作的天然植物纤维纸,表面具有丝绒感,其独特的细胞结构有利于画家在通草纸呈现不凡的3D效果。清末,这一特性被广东画师发现,并用于制作符合西方人审美的中国民俗风情画并通过广州十三行大量外销出口。

通草画的盛行出现在摄像术发明之前,它是当时中国社会的图像记录,具有很强的真实性,是各种历史文献记载的补充,具有很重要的研究意义与收藏价值。

通草画作为“广东名片”曾在百余年前行销世界。如今,广州市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均有馆藏。 鸦片战争博物馆自2008年征集第一幅通草水彩画至今,馆藏通草水彩画达640余幅,值此征集通草水彩画十周年之际,馆方精心挑选300余幅藏品,特别推出馆藏清代通草水彩画专题展览,向观众讲述一个生动的19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故事。

艺术视角分析通草绘画技艺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通草水彩画是草根阶层生产的外销产品,没有艺术性可言。此次通草画精品展透过画面的绘画技法进行分析,发现通草画不仅融入了西方焦点透视、光影明暗等西洋绘画技法,还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线条的勾勒、留白绘画技法,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近代写实绘画艺术领域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除此之外,观众们还将通过展览了解到,通草水彩画作为典型写实性绘画,追求写实风格,继承了中国传统的线条技法。展览中的许多作品都是先以线造型,再根据不同的画面内容采用不同风格的线条,比如关于动植物、花卉、皇室人物等题材,追求逼真效果,笔法严谨细腻,尤其是描绘表现动物的触须。而在远近明暗的处理上,通草画则极力靠近西方绘画风格,营造一种空间的层次感,使观众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插画互动增添观展乐趣

此次展览将以“主题单元式”和“场景复原式”的表现手法,运用多媒体、互动体验等方式,从科技、艺术、交流、历史四个板块生动地解读清代通草水彩画艺术,走进清代的风土人情。此次展览一大亮点为首次尝试将通草水彩画和插画进行“化学反应”——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草画,结合老少咸宜的插画艺术形式,进行非遗的活化利用。

“清代,作为外销品的通草画,是西方人了解东方世界的窗口,而通草画,从属性上来说和插画一样,承载这传播的功能。正式由于这种属性,清代的通草画师也类似于现代意义的插画师。”深圳市插画协会副会长张忠阳说到:“清代通草画中描绘的场景,与现代插画师所创作的插画场景更是具有跨时代的共同性,正是由于这些场景与艺术形态的共性,我们选择用插画这种形式来作为教育推广的表现手法,希望通过这些共性的对比,让观众对通草画历史、艺术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也希望通过博物馆与插画协会创新的跨界,为观众带来全方位的互动体验,为宣教活动带来新的推广方式与渠道。”

据了解,此次活动,在展览开幕前1个月深圳市插画协会就在全国范围进行征集,一共征集到了百余幅优秀的插画作品,此次活动遴选了其中优秀的30幅插画作品,这些作品将后续在广州、深圳、东莞三地巡展。

编辑 郑蔚珩

(作者:读特记者 刘莎莎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