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什克然木乡位于喀什市东北部,主要以林果种植为主,素有“佰果之乡”的美称。2017年,该乡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定为深度贫困乡。全乡17个贫困村中,深度贫困村占了9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有3481户15522人,其中未脱贫的有1733户7595人。这里的贫困户大多以种植葡萄、石榴等水果为主要收入来源。据统计,该乡现有葡萄种植面积3.6万亩,主要品种以木纳格、圆葡萄为主,预计产量约4万吨。
木纳格,维吾尔语意为“晶莹剔透”,又名冬葡萄、戈壁葡萄,粒大、皮薄、色泽鲜艳、口味甘美、果肉厚而脆,是最具新疆特色的鲜食、晚熟、耐贮运葡萄品种。该乡平均海拔在1300米左右,这里地广人稀,无工业污染,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拥有种植木纳格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熟之后的葡萄含糖量可达20%左右。然而,受今年国内水果行业整体行情走低的影响,该乡的葡萄也面临着滞销的难题。
为了深入了解该乡葡萄销售难的问题,9月24日、25日,记者先后走访了该乡10村集中连片的葡萄种植园和8村贫困户的小面积葡萄种植地,面对面地采访了果农、当地干部和水果采购商。
葡萄的品质比去年好了,但却难有好的销路
“目前了解我们乡木纳格葡萄的水果收购商还是太少了,再加上有很多贫困户家庭缺少劳动力无法零售自销,所以导致大量葡萄滞销。”9月25日,记者在该乡8村贫困户图尔罕·阿皮孜家采访时,该乡的常务副乡长赵亚东说。
图尔罕,今年63岁,患有支气管炎,因为家里没有青壮年劳力,也没有收购商上门收购,3亩地的葡萄成熟大半了,却还没卖出一分钱。
在伯乡8村采访葡萄地时,63岁婆婆图尔罕·阿皮孜在自家的葡萄地里。
“春天雇人挖土,再加上搭葡萄支架,大概花了3000元钱;到冬天埋土时,又要花3000元左右,总共加起来要6000元左右。”图尔罕说。葡萄的种植养护并不简单,冬天要埋土防寒,等到来年春天又要挖土、搭支架。干这些都需要体力,像图尔罕家没有青壮年劳力,就得花钱雇人打理。另外,为了确保葡萄的口感品质,在春夏葡萄成长的关键期里还要施农家肥、修剪枝叶。
同是8村的64岁的贫困户萨吉代姆·伊敏,种了2亩葡萄,为了节省种植成本,施肥、剪枝的活都是自己干。“以前是运到阿克苏卖的,虽然今年葡萄的品质比去年好一些,但目前还没有找到好的销售渠道。”她说。
据了解,去年因为雨水过多,该乡的葡萄收成和质量普遍不好,葡萄每公斤的收购价不高;今年雨水相对较少,所以葡萄的总体产量和品质都有较大提升。该村扶贫工作站站长麦麦司地克介绍,全村共有548户,葡萄种植面积大约2000亩,但到目前为止,全村的葡萄销量不到总产量的20%。
举办葡萄采摘节、在市区设零售点,多措并举推销售
10村集中连片的葡萄种植园,总面积约600亩。24日中秋节当天,是该乡首届葡萄采摘节闭幕的一天。葡萄园外的公路上,私家车排起了长龙,园内也是人头攒动。欢快的歌声一直不断,广场舞台上还有跳民族舞的男女。跟着观光采摘的人群,沿着搭建得很漂亮的拱形长廊往里走,路两边每隔几米就有一个摆满了或装箱或散放的葡萄摊。
采摘节上,麦尔丹·亚库普一家正忙着销售葡萄。
“一公斤卖多少钱?”“10元。”“葡萄节的销售情况怎么样?”“前四天卖了6000多元,3亩地的葡萄大概还剩三分之一的量没卖完。”趁着买卖间隙,记者采访了一位摊主大叔。大叔名叫麦尔丹·亚库普,是10村四组的贫困户,家里三口人,收入就靠卖葡萄和在村里开的小商店。他说今年的葡萄节帮了他的大忙,去年的葡萄是卖给采购商的,总共才卖了7000元钱。
68岁的婆婆海力且罕·图尔提在采摘节上销售葡萄。
拐进拱廊边供游人品尝自由采摘的葡萄地里,架上的葡萄所剩不多。“卖得很好!亚克西!四天卖了2000多元。”68岁的婆婆海力且罕·图尔提只有七分地,种有木纳格和圆葡萄两个品种,年产量近一千公斤。除了她,她儿子这几天也忙坏了,在葡萄园的美食街上卖烤肉。
美食街上也是人气满满,街边的小吃摊上到处是或站或坐,吃着烤肉、拉条子,喝着酸奶炒饭的游客。小吃摊对面也是一个挨一个,挤得满满当当的水果摊点。“除了10村本地的种植户,葡萄节还为乡里其他村的村民设置了销售点,他们可以把自己种的葡萄或其他水果打包带来卖。”该乡党委书记王智说,“办葡萄节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吸引游客,把我们的葡萄销出去。葡萄节只有短短的5天,我们不能指望在这几天里把葡萄全卖出去,主要还是扩大影响力。”
除了举办葡萄采摘节提高知名度,乡政府还通过市政府出面协调城管部门为该乡的农户争取到了130多个市区里的零售点。“每个村可以分到10个摊位,摊位上我们还统一做了标牌。另外在库克兰农批市场,我们也争取到了5个摊位。”常务副乡长赵亚东说。
据他介绍,近期乡政府将从各村选出一些有销售经验的农户,统一采购葡萄去市区零售。对于家里缺少劳动力的贫困户,乡政府则通过五户联帮、十户联帮(几家村民帮一家)的方式帮忙采摘、代销。
组团赴深参加慈展会,250箱葡萄被抢购一空
王智介绍,9月20日至22日,该乡组团参加了在深圳举行的由民政部、全国工商联、广东省政府、深圳市政府和中国慈善联合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第六届中国慈展会。参展团在新疆情满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驻广州办事处人员的帮助下,在深圳会展中心六号馆搭建了120平方米的展台。短短三天时间,参展团带去的250箱1000斤的葡萄被抢购一空,还荣获了举办方授予的优秀组织奖。
卡迪儿尔·阿布都热依木和阿丽米热·库尔班在慈展会上销售伯乡葡萄。
“希望乡政府以后多给我们创造这样的好机会,让我们种植的优质葡萄和其他水果在国内各地展销,也让更多的人品尝到我们绿色新鲜的水果。我很高兴能参加这次展会,让我的眼界开阔了不少,见识到了深圳的大市场,我回去后,会跟我们乡的农户讲深圳的发展,然后把学到的营销知识告诉他们,尽量多地把我们的葡萄推销出去。”还在深圳学习的参会农民卡迪儿尔·阿布都热依木,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
同行的阿丽米热·库尔班,是乡政府宣传办的干部。说起此次参会推销葡萄,她也感慨很多,“比如给普通话还不太好的大叔卡迪儿尔当翻译,比如在展会现场边跳舞边推销。为了保证葡萄不坏,我还自己联系冷库,每天花两小时打车在会展中心和冷库间往返。不过辛苦归辛苦,能认识结交很多善良的深圳人,能顺利完成宣传推销任务,我的收获很大。”
深圳援疆前指牵线搭桥,媒体发起“爱心葡萄”行动倡议书
9月8日,深圳援疆前指副总指挥袁富勇带队走访调研了该乡4村和10村的水果种植和销售情况,并召集该乡、村干部座谈。座谈会上,针对葡萄销售难的问题,该乡干部、水果采购商代表各自陈述了意见和建议。袁富勇指出,希望乡里村里的干部挑选一些致富带头人,根据市场需求种植高品质水果,教会农户适应市场规则;请水果供应商派出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农户种植,引导农户根据市场需求,对水果进行分级,降低水果产出成本,提高销售价格。
据了解,深圳援疆前指已牵线深商e天下、本来生活、百果园、优果汇等深圳多家果品专业电商及销售商前往该乡考察洽谈。25日,记者在采访途中碰到了深圳市万科园(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前来洽谈收购葡萄的采购人员,他们也就柏乡的葡萄品质和包装方面谈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9月22日,在深圳报业集团驻喀什记者石岩松多方联系、沟通下,深圳特区报刊登了深圳援疆前方指挥部、喀什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深圳报业集团三方联合发布的《“爱心葡萄”行动倡议书》,号召深圳各界爱心企业和人士伸出援手,以“消费就是援疆”为己任,踊跃认购“爱心葡萄”,展示深圳人的爱心,以解该乡果农的燃眉之急。“这次的‘爱心葡萄’行动,由深圳报业集团深商e天下、本来生活牵头,他们将在网上设置销售平台,爱心企业及市民们可以通过扫二维码或登录深商e天下、本来生活网站来购买葡萄。”石岩松说,“另外,我们还特别联系了深圳市总工会和深圳市金融办,希望他们也参与到这次行动中来,号召更多的深圳爱心企业、爱心市民在同等价格、同等品质的前提下优先认购喀什伯乡的葡萄。”
就像在采访途中该乡常务副乡长赵亚东说的,“我们要脱贫攻坚,要乡村振兴,首要的就是要让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增收,尝到种植葡萄的甜头。通过举办葡萄采摘节、组团参加慈展会、在市区设零售点,让更多的人知道伯乡的优质果品,吸引更多的采购商与我们合作,把伯乡的葡萄推销出去,让贫困户早日脱贫,让村民们早日致富。”
【读特新闻+】
“爱心葡萄”行动倡议书
深圳各界爱心企业和人士:
金秋九月,又是收获的季节,农历中秋,又是一年团圆日。当我们满怀喜悦迎接国庆、中秋“双节”到来之际,新疆喀什却有一批果农看着“葡萄熟了”而愁容满面。
新疆喀什市伯什克然木乡被列为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是国家重点扶贫深度贫困乡之一,也是我们深圳援疆八年对口支援的地方。这里的贫困人口以种植葡萄为主要收入来源。截至目前,全乡农民种植木纳格葡萄面积3.4万亩、产量4.08万吨。木纳格(维吾尔语,意为“晶莹剔透”)葡萄,又名冬葡萄、戈壁葡萄,粒大、皮薄、色泽鲜艳、口味甘美、果肉厚而脆,是最具新疆特色的鲜食、晚熟、耐贮运葡萄品种。再过几天,木纳格葡萄就要成熟了,然而,受今年瓜果整体滞销影响,前来伯乡采购葡萄的客商寥寥无几,木纳格葡萄滞销几成定局。
葡萄增产不增收,当地贫困户一年来辛苦劳作,希望恐将变成失望,贫困户巩固提高不返贫目标将更加艰巨。
为此,我们诚挚地发出倡议,在中秋国庆双节来临之际,希望深圳广大爱心企业、仁人志士伸出友爱之手,以“消费就是援疆”为己任,踊跃认购“爱心葡萄”,以解伯乡果农燃眉之急。这既是“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具体实践,更是扶危济困、助力脱贫的中华美德。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共建和谐,责无旁贷。
衷心希望深圳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爱心葡萄”行动,奉献您的一片爱心。
深圳援疆前方指挥部
喀什市伯什克然木乡
深 圳 报 业 集 团
2018年9月20日
编辑 林捷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