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扎实推进对口帮扶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读特见习记者 马愿
2018-09-24 07:22
摘要

找准穷根子 致富有路子

不久前召开的市委六届十次全会提出,推进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参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共同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先富帮后富,同步奔小康。新一轮“双精准”工作中,深圳肩负着对汕尾、河源两市323个相对贫困村实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使命。其中,汕尾2016、2017两年合计脱贫8995户、31194人,深圳总投入帮扶资金12.23亿元,帮扶到村项目1159个,脱贫率68.6%。

“我们要坚决贯彻市委六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深圳对口帮扶汕尾指挥部民生组组长雷本文表示,今年,在原有精准扶贫资金基础上,深圳对各贫困村又追加了200万元资金专门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大力促进乡村振兴。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近日,汕尾陆河县第二届乡村荷花节开幕。“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内洞村吸引了陆河本地、周边市县游客和摄影爱好者慕名前往观光采风,其中不乏深圳游客。内洞村依托“建莲”花海特色,打造“发展特色农业带动乡村旅游业促进贫困户脱贫增收项目”,年人均增收2000元,户均增收10000元。

授人以渔,才能长效脱贫。市、区两级对口帮扶汕尾指挥部,指导各村因地制宜,选准主导产业,大力实施“一镇一业”、“一村一品”,采用“公司+基地+贫困户”等模式,扶持壮大一批特色农业基地。截至今年6月底,落实帮扶到村项目1159个,已完成757个。八万镇吉水村“牛大力”中药材基地由80亩扩大到500亩,打造为国家级扶贫示范村。6月1日,总投资1亿元的对口帮扶陆河的绿色扶贫项目华侨城·螺溪谷开业,探索全域旅游。

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积极推动协会和社会组织带领河源茶企参加深圳绿博会、茶博会等展会,通过“茶品牌征集”、“茶山行”、“茶博会”、“茶论坛”等活动,逐渐把河源好茶推向珠三角,甚至通过跨境电商推向海外市场。目前,河源的214个贫困村中,有65个村把茶叶作为脱贫的主导产业,直接带动7450多户贫困户脱贫,走出了一条“靠茶吃茶,靠茶致富”的路子。

乡村建设既有“颜值”更有“气质”

“这几年村里发生了很大变化,村里的桥建好了,路灯亮起来了,村民活动场地更新了,村道扩宽了,村里环境整洁了。”得益于美丽乡村建设农房外立面改造工程的实施,49岁的雅色村贫困户曾林仲的家也即将换新颜。

有了“颜值”,更要有“气质”。深圳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改造与建设资金扶持力度,帮扶成效明显。目前,河源市通自来水的自然村有6043个,村道巷道硬底化7113公里,220千伏电网实现全覆盖;太阳能、液化气和沼气等新能源在广大农村普遍使用;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全市已建成村文化广场760个,村级活动室1421个,农家书屋1313个。广场、球场、图书馆、舞蹈室,已成为村民休闲娱乐、学习健身的主要场所。

深圳还努力挖掘乡土文化、特色文化,引领农村新发展。海丰县新山村充分挖掘利用红色资源,着力打造富有红色历史文化底蕴的美丽乡村,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省委主要领导今年5月26日到新山村考察调研时给予了高度肯定。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振兴路上,深圳帮扶干部与当地村民甩开膀子加油干。

编辑 桂桐

(作者:读特见习记者 马愿)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