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深圳史上首批党内法规正式出台,五部法规中的四部均聚焦基层党建。《街道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则(试行)》《社区委员会工作规则(试行)》《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规定(试行》和《党支部书记履行党建工作职责考核办法(试行)》,为强化城市基层党建提供了新的强有力的抓手。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深圳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大抓支部的鲜明导向,坚持标准化引领、系统性建设、集成式发展,注重从典型引路向标准引领转变,注重从多元混治到结构共治转变,注重从条块分割向相融共生转变,注重从上层用力向基层发力转变,注重从简单粗放向精准科学转变,不断提升城市基层党建的整体效应,激活城市发展“红色动能”,为深圳勇当“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尖兵提供坚强保证。
“标准+”引领 激活基层党建内生动力
每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不少于650平方米,中心名称、服务标识乃至工作人员的服装全部统一设计,凸显党组织形象,让群众知道“惠从何来”……
早在2015年,针对社区党组织权力弱化、功能虚化、地位边缘化等问题,深圳出台实施《关于推进社区党建标准化建设的意见》,在社区统一设立党委,对社区党委书记实行事业岗位、事业待遇,每年每个社区安排用于党组织服务群众的专项资金200万元,每个社区至少设立1个党群服务中心,深化政经分开、居站整合、赋权定责、人事提管“四个改革”,强化社区干部待遇、党群活动阵地、服务群众经费“三大保障”,落实社区党委的领导保障权、人事安排权、监督管理权、事务决策权“四项权力”,推动社区党建全面过硬。
党建“标准+”模式从社区成功起步后,深圳又将标准化建设向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新兴领域推广拓展,让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互联网企业、商务楼宇、商圈市场、社会组织等新兴领域也插上了“标准+”的翅膀。
基层党组织是组织形态的战斗堡垒,党群服务中心是物质形态的战斗堡垒,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让群众在党群服务中心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主心骨作用,可以极大地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如今,统一标准的1050个党群服务中心已经覆盖到社区、产业园区、商圈市场、商务楼宇等各个角落,形成了“1+10+N”的党群服务中心联盟,党员群众在1公里范围内就可以到达一个党群服务中心,找到党组织。不少党员群众表示,“每次看到党群服务中心由’三叶草’拼成的心型标识和工作人员的红马甲,就感到特别亲切,觉得党组织就在身边。”
党组织线下的“标准化”也带动了线上的“标准化”,今年“七一”前上线的“深圳智慧党建”系统实现了对全市党组织和党员全覆盖信息联网管理,过组织生活、缴纳党费、开展活动等情况一键提取、全景展示,基层党组织情况可以“一捅到天”,上级部署要求可以“一插到底”。
标准化引领,有效激活了城市基层党建的内生动力,实现了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提升,不断引领着深圳城市基层党建迈出新步伐。
抓实“小支部” 打造攻坚克难的战斗堡垒
每期学制5天,其中,集中培训3天,在线学习2天,重点学习“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基层党建应知应会知识。去年3月1日,深圳拉开了党支部书记全员大培训的序幕,用了整整一年时间,全覆盖培训全市2.3万名基层党支部书记。
如此大规模对党支部书记进行培训,在深圳历史上尚属首次,有效提升了党支部书记们的履职能力。许多支部书记都说,经过培训提高了专业水平,党务知识不用再问“度娘”了。
“小支部”关乎党的建设“大工程”,抓实支部,是写好城市基层党建这篇大文章的关键起笔。
如何让党支部吹响“集合号”、当好“小郎中”、用好“处方权”?深圳推出了一系列组合拳:出台《关于大抓基层大抓支部强化城市基层党建的若干措施》,提出大抓基层大抓支部18条措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教育培训、群众工作、党建力量、财力物力下沉到支部,真正让党支部强起来、实起来、活起来;以党内法规形式出台《党支部书记履行党建工作职责考核办法(试行)》,怎样当好党支部书记有了“履职清单”;针对部分基层党组织不按期换届,落实党的组织制度不严格、不规范等问题,在2016年首次实行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支部集中换届,全市1.8万多个党支部完成换届,今后每3年开展一次,为支部换届上好“闹钟”;实行上级党组织书记与支部书记的“双向约谈约访”制度,今年以来区委书记、街道党工委书记约谈支部书记3293人次,支部书记约访上级党组织书记1902人次,解决问题1762个……
“小支部”正日益成为深圳教育党员的学校、团结群众的核心、攻坚克难的堡垒:罗湖区东晓街道木棉岭社区湖北洪湖流动党支部是一个以出租车司机党员为主体的党支部,去年该支部不仅修订完善了台账管理、党日活动、民主评议、组织处置四项制度,还组建了洪湖流动党员剧团,开办了“的士”驿站和“留守儿童暑期快乐营”,有效增强了社区6000余名来深务工洪湖同乡的归属感。
强化“红色引擎” 推动新兴领域党建全面进步
“我们是自己主动提出要在公司里建立党组织的。”深圳市盘古天地集团党总支书记、集团总裁罗佳自豪地说。作为一家专注于提供互联网基础架构服务的互联网企业,盘古天地集团党总支目前下设6个支部,集团管理层一半以上是党员。
从原来的“要我党建”,到现在的“我要党建”。深圳互联网企业的党建热情日益高涨。
作为经济特区,互联网企业、商务楼宇、产业园区、商圈市场是经济发展最活跃的领域,也给党建工作提出了新课题。针对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去抓党建抓不过来,而且党员流动性大,许多党组织建了散、散了建的问题,深圳把这些新兴领域作为“类社区”,用区域思维和措施,在市互联网行业联合会和各类协会建立党委,带动655个会员企业建立党组织。
而且还在全市309个产业园区、221座高层商务楼宇、22个大型商圈市场建立党委。深圳湾大街商圈集商业、办公、娱乐、文化、休闲于一体,单日客流量超过10万人次,商圈党委成立以来,组建了海岸城文化娱乐行业、餐饮行业等30多个党组织,构建了企业商户互联互动、共同发展的商圈党建。全国电子第一街华强北街道,采取街道社区、工商税务和企业商户等多重优势叠加方式组建商圈党委,大大提升了党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级,党委建立以来,研究解决了63个商圈管理、市容市貌等方面问题。
同时选聘1817名党建组织员和选派450名机关干部到新兴领域党组织,专职从事党建工作。市直机关一位副局级干部选派到金融服务类行业协会负责党建工作,半年多时间指导中小企业投融资商会、金融外包服务协会等20家行业协会建立党支部,帮助建立制度33项。
【读特新闻+】
城市基层党建案例抢先看
“1+10+N”党群服务中心联盟体系:
为城市基层党建提供平台支撑
今年“七一”前夕,深圳市市、区党群服务中心正式揭牌启用,与此前已经建成的1039个街道社区、产业园区、商圈市场、商务楼宇等领域党群服务中心共同构成完整的三级党群服务中心联盟体系,这意味着特区的党员群众平均1公里范围内就能找到1个党群服务中心,找到党群服务中心就找到了基层党组织。
深圳是全国最早实现全部城市化的城市,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没有农村建制的城市。在推进城市基层党建的过程中,深圳意识到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基层党组织如果没有阵地、没有依托,区域统筹、资源整合、堡垒作用就会缺乏发力点和支撑点。
2017年,在总结社区党建标准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深圳出台《关于推进城市基层党建“标准+”模式的意见》,其中“标准+服务阵地”是重要任务之一。与此配套出台的《关于加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管理的意见》指出,要以标准化引领、系统性建设、集成式发展的创新思路,积极构建开放、集约、共享的“1+10+N”党群服务中心联盟体系,为党建资源有效整合搭建平台,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向纵深发展。
据了解,目前深圳全市各级各类党群服务中心共1050个,其中市党群服务中心5000平方米,10个区级党群服务中心均不少于1700平方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要求均不少于650平方米。各级各类党群服务中心统一设置新时代讲习所和党建书吧等,并通过智慧党建和多方会议系统实现互联互动,为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更好地服务、教育和凝聚群众提供功能齐全的共享空间和红色家园。
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党群服务中心联盟的建设受到了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欢迎。以市党群服务中心为例,启用两个月来,共接待来自市内外调研指导、学习交流、开展活动579批次、19267人次。
“如果说党组织是组织形态的战斗堡垒,那么党群服务中心是物质形态的战斗堡垒。“该负责人介绍说,建设党群服务中心联盟,就是让组织形态的战斗堡垒和物质形态的战斗堡垒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吸引力。
宝安区:
构建以社区党委为龙头的社区治理体系
宝安区近年来结合基层治理难点、痛点、堵点,以问题为导向,探索强化社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有效路径,全面推进以社区党委为龙头的现代化社区治理体系建设。
为彻底扭转社区党委“偏虚偏软偏弱”的局面,宝安区出台《宝安区关于落实社区党委“四项权力”强化工作保障机制的办法(试行)》,提出 29条具体措施保障社区党委行使人事安排权、重要事项决定权、领导保障权、管理监督权;制定社区党委“89+1”项工作清单,凡未列入清单的事项,需区级及以上党委政府集体研究同意方可下放社区,实行“费随事转”;落实人、权、财、物等重心下沉社区,为社区党委发挥核心作用提供雄厚的资源保障;建立社区队伍管理“三会”制度,每日小结会、每周碰头会、重大事件研究会,强化社区各支队伍联动,及时研究解决社区治理的突出问题隐患。
同时,不断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开展“党建进小区”行动,选择条件成熟的18个物业小区建立党组织,将社区党建向小区党建延伸;成立社会组织党组织100个,分类划归社区党委管理;在全市率先打造“党建百强企业”品牌,已评选出 72家“党建百强企业”,实现党建强企、党建兴企。
宝安还构建三级党群服务体系,依托10个区级服务中心、30个街道级服务中心、124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N个社会组织和园区企业、商会等党支部,建立宝安区“党建+360度”服务联盟,向全区党员群众提供360度全方位党群服务,把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重心转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上。
同时,每年投入5000万元设立基层党群服务专项资金,鼓励基层党组织、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申报“党建+”项目,形成360度项目清单,去年专项资金资助174个特色项目,涵盖民生服务、组织、文化、研究、救济等多个领域,服务人群涉及妇女、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外来务工人员、党员、企业等不同群体,其中民生服务类85个,占项目总数49%,资助金额2168万元,700万人次受益。
坂田街道党工委:
发挥“轴心”作用抓实抓好基层党建
12个社区、6大园区全部实现党建工作标准化。坂田街道党工委近年来牢固树立党建主责主业意识,按照“标准+”“核心+”“党建+”的基层党建工作思路,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责任到人、专职专抓的党建工作责任制,确保各级党组织将主要精力聚焦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
为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满园芬芳”,街道党工委因地制宜,针对城中村社区基层治理重点难点问题,在岗头社区联合物管公司和开发商,探索创建了城中村“EPC+物业管理”新模式;在南坑社区创建了全市首个社会组织公共空间,建立社会组织“终身服务制”,社区荣获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针对花园式社区居民群众服务需求多元化问题,在四季花城社区做好做实党员志愿服务工作,社区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 “全国百佳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等荣誉称号。在中浩这类传统工业园区,则充分发挥园区内航嘉、唯真、科尔达等龙头企业高度聚合的核心引领作用,在全市首创以“四联四共”为平台、党建引领多元共建的园区党建模式,并在2016年作为唯一一个园区代表在全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在新兴产城融合社区,针对其业态丰富、功能叠加、人口结构多元等特点,推动天安云谷“产、城、人、文”的有效融合,全面打造“服务型、智慧型、共享型”党建新模式,党委书记兼任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通过这种制度性安排,进一步加强了园区与辖区党建工作的共促共建、互联互通。
去年跃兴电子党支部书记向党工委反映,他们党支部没有划入园区,又离所属社区很远,平时社区、园区的活动都不邀请他们参加,没有归属感。对此,党工委开发了“坂田e服务”线上党群服务中心,以街道为统揽,以社区为单元,所有的话题面向党员群众开放讨论,所有活动面向党员群众开放参与,依托线上平台真正实现了互联互通。党员群众参与话题讨论和活动还可以累积积分,用于兑换社区内各类组织提供的运动场所、服务阵地、专业咨询等服务,实现了资源共享,促进了开放融合,打造了一个属于街道全体党员群众的线上家园,实现辖区内党群服务中心线上线下融合。
此外,党工委还通过党代表进社区、领导干部驻点直联等工作,收集、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交通、教育、医疗、环境等民生问题,打通群众心中“堵点”。目前,深圳实验学校(坂田校区)已经开学,吉华医院已破土动工,辖区城市环境明显改善,在全市市容美化改造提升工作现场会上被誉为“坂田样板”。
编辑 耿超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