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发布现代农业生物育种成果 四项技术榜上有名

读特记者 徐强 文/图
2018-09-20 19:51
摘要

20日举行的深圳现代农业生物育种成果发布会上,市经贸信息委、市贸促委和基因组所联合发布《深圳现代农业生物育种成果》。

20日举行的深圳现代农业生物育种成果发布会上,市经贸信息委、市贸促委和基因组所联合发布《深圳现代农业生物育种成果》。寒地杂交粳稻、“优薯计划”、“洁田模式集成创新及应用示范”、第三代水稻杂交育种技术——圳18A四项技术榜上有名,成为深圳现代农业生物育种领域的最新成果。

深圳虽然仅有3万亩基本农田,但在小体量的耕地上种出最美的“科技之花”。据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依托这3万亩农田,规划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培育发展战略性生物育种产业,构建“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形成人才集聚、团队集聚、产业集聚的大格局,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种业创新链和产业链,示范带动作用显著。

目前,我市在作物分子设计育种方面已走在全国前列,并在水稻、小麦、谷子、棉花、花卉等农作物育种方面取得一批科研成果。此次公布的寒地杂交粳稻新品种“创优31”,是我国审定的首个寒地杂交粳稻新品种,填补了杂交水稻技术应用于寒地的空白,也是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扶持下研究选育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成果。另外,深圳研发的“Y两优900”杂交水稻,连续两次打破世界水稻最高单产纪录,与深两优5814、深优9516、深两优870一起,被农业部认定超级杂交水稻,累计推广面积4640多万亩,推广面积稳居华南稻区第一、全国第三。此外,深圳还开展国家重大攻关“优薯计划”,用杂交种子替代薯块,将马铃薯的育种和繁殖方式进行颠覆性创新,解决传统马铃薯育种困难、繁殖系数低、储运成本高、易携带病虫等问题。

据了解,生物农业已成为深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深圳正以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契机,促进种业结构升级;通过充分利用人才政策,集聚生物技术和种业人才资源;通过实施生物产业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通过高标准建设基本农田,助力生物育种科学试验;通过深化种业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提升生物育种科研创新能力。未来,深圳还将通过加强生物育种创新基地和平台创新能力建设,完善现代种业体系建设,推进生物育种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生物育种产业快速发展。

编辑 耿超逸

(作者:读特记者 徐强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