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思阳登上渔船劝说老人撤离。
“稳住,快点,再快点。”宝安区新乐社区工作站书记朱思阳低沉的声音冲破了狂风巨浪。9月16日这天中午12点,安乐码头双界河出海口,暴雨夹杂着风浪张牙舞爪。一艘小木船载着朱思阳等4人摇曳而去。1小时后,躲在渔船上不肯撤离的两位七旬老人,最终被营救下来。
向出海口,出发
安乐码头双界河出海口一带,因历史遗留原因,停泊着100多艘渔船,有些日常出海打渔,有些则停靠岸边有人居住。早在9月14日、15日,朱思阳已带队登上一艘艘渔船,劝导渔民撤离,15日晚,近百名渔民被安置在宝安实验学校避险场所。
16日一大早,朱思阳来到宝安实验学校,看望在此避险的渔民们。左看右看,他心里始终不踏实。“你们的邻居、熟人,是不是都上岸了?”朱思阳反复叨唠着。一名小伙子突然举手说道:有个70多岁的阿婆不在避难所,不知道上岸没有。朱思阳二话没说,立即召集工作站城管主任曾志坚和一名应急队员,和小伙子一起向双界河出海口出发。
中午12时,出海口风力持续增大,雨水打在脸上生疼。在小伙子指引下,4人登上了一条小木船。风卷着浪,浪夹着雨,小木船左摇右晃。“稳住,快点,再快点。”朱思阳十分焦急,仅20米的距离,足足花了15分钟,几次无法前进。
终于在一片红树林后找到了那条渔船,阿婆正蜷缩在被窝里,惊慌失措地没有拒绝前来营救的工作人员,很快被大家搀扶着上了木船。正当大家以为可以返回时,阿婆指着远处另一条船说:“还有一位老人。”
还有一位老人,继续出发
“走!”朱思阳喊着,小木船再次艰难地划开。只见这条渔船,有门,从内上栓;有窗,玻璃紧闭。敲打门窗,没人应答。情急之下,朱思阳拿起竹竿,敲碎窗户玻璃,里面躲着一位70岁的老伯。
“我是渔民,做足了防护准备,不走。”老伯态度强硬,不肯撤离。
“人没了,什么都没了”,“我们一定要带你走,绑也要绑走。”朱思阳同样坚持,几番苦口婆心下来,老人终于答应上岸。就这样,两位七旬老人从拒绝到接受,被安置到宝安区实验学校避险场所。
台风年年有,只是做好本职工作
“朱书记水性并不好,我也是个旱鸭子,万一船吹翻了,咋办?”工作站城管主任曾志坚现在都有些后怕。在那种情况下,将生死置之度外,以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重,是朱思阳给大家打的样。“平时总是朱书记为我们点赞,这次我要为朱书记点赞。”曾志坚说道。
正忙于清理工作的朱思阳没太多时间接受采访,只说了一句“台风每年都有,或大或小,我只是做好本职工作。”令记者动容。正如曾志坚评价的那般:不顾一切,冲在前头,共产党员在狂风暴雨中绽放出了本色形象。
18日,所有渔民离开避险场所。朱思阳又去了出海口,他想着赔偿老伯200块,修补被他打碎的窗户。无奈老伯一早离开了,朱思阳让其他渔民把钱带给老伯,大家不肯收,还说即便老伯在也不会收。在道别中,朱思阳和所有工作人员,听到最多的是“谢谢”。
编辑 程思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