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评 | “鸡娃”教育不能再用孩子的血泪交学费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赵强
2021-04-23 00:10

江苏南通,12岁女孩佳佳4岁时父母离异,跟妈妈李平生活。李平盼女成凤心切,甚至强迫佳佳学大学英语。佳佳学习稍令她不满意,动辄打骂、体罚,在法院发出人身保护令后,李平仍两次用烧热的锅铲将佳佳烫伤。佳佳外婆向法院申请撤销李平和佳佳生父监护人资格。4月20日,法院作出判决,指定佳佳外婆为佳佳监护人。虽然用网友的话说,这样的判决结果会“令人极度舒适”——终于有法院为保护儿童的法律撑起了腰杆:哪怕是亲妈,哪怕是出于“爱”,只要有虐待儿童的行为,突破了法律的底线,就一样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但也毫无疑问,这样的结果并非“皆大欢喜”,而是事出无奈。再合乎公众期待的判决结果,都不能忽略,这终究是一桩家庭悲剧。望“女”成凤的母亲连同不闻不问的父亲失去了监护人资格,还受到了道德舆论的谴责;12岁的孩子在法律的庇护下,从滚烫的锅铲下逃脱了肉体上的痛苦,但心灵上的创伤要愈合恐怕不容易,与父母情感上的隔阂也不知道能不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弥合。外婆接下了监护女孩的责任,先不谈是否力有不逮,夹在女儿与外孙女之间的情感关系如何平衡、取舍,就是个难题。在这场有输赢结果的监护权官司里,这个家庭的每一个人都不是赢家。

用打骂虐逼小学生学好大学英语的“虎妈”实在不多见,明显是拔苗助长走了极端。或许也可以说这是起“极端事件”,但并不意味其不具代表性和典型意义。

众所周知,在航空飞行安全领域有个“海恩法则”。海恩法则指出: 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套用海恩法则来说,在这个极端家庭教育事故的背后,其实也必然有多个家庭教育的轻微事故、未遂先兆和事故隐患。这并非危言耸听。据央视《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的数据显示,在2020年百姓面临的家庭困难选项中,“子女教育”高居第三位,达到了过去五年来的最高点。在这个高居不下的数据背后,是为数众多的为家庭教育焦虑不已的父母群体。由此更衍生出了用“打鸡血”的方式教育小孩的“鸡娃”式教育。女孩佳佳的家庭悲剧正是“鸡娃”教育失败的典型。

毋庸讳言,近年来如火如荼的各种形式的“校外培训机构”、铺天盖地的教育APP,出于竞争和拓展业务的需要,通过渲染、夸张教育竞争烈度的方式,大肆灌输“先飞论”教育方向,为逐利毫无顾忌地贩卖焦虑,在一定程度上为“鸡娃”教育推波助澜。其结果是,家长们增加了在校外教育上的投入,而孩子们的教育压力也接踵而至,他们离佳佳的遭遇也只有几步之遥。

日前,关于家庭教育问题的电视剧集《小舍得》热播。这部剧之所以能够很快吸聚了众多眼球,正在于它真实地反映了现实,切中了很多家庭的痛点。剧中的几个家庭,无论父母是知识分子、富二代还是钟点工,也无论他们是从何出发点出发,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做法几乎都毫无二致:通过各种“鸡娃”教育,希望孩子能够取得优异成绩,实现家庭的目标和荣光。然而,有几个家庭的父母能够真心发问,自己所做的是孩子本身应该和能够担负起的责任么?孩子能够获得真正属于他们那个年龄应有的快乐么?自己心中挥之难去的家庭焦虑,是在转嫁自己的愿望,还是出于对孩子的爱呢? 从这些问题出发,《小舍得》的价值,其实并不在于写实生活,而在于给生活提出了问题,并给予了解答。这部剧深刻地挑明了,家长们在给孩子施加学习压力的时候,也在加深自己的焦虑;现代的家庭教育缺的不是念学习的紧箍咒,而是家长不知如何舍如何得。他们舍得孩子,不惜牺牲孩子们的兴趣、快乐乃至健康去获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却舍不得放开手,给孩子也给自己松绑。 其实,如同孩子们学习是为了成长一样,父母们成为家长,也要学习和成长。只是,父母们的学习可以从佳佳这样的家庭悲剧里汲取教训,但千万不能再用佳佳们的血泪交学费!

(原标题《特评:“鸡娃”教育不能再用孩子的血泪交学费》)

见习编辑 连博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李怡天 曹亮

(作者: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赵强)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