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心挣钱的商人,反而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晶报记者 余梓宏
2021-04-20 16:42
摘要

这个统计能大致看出启蒙运动触及到哪些具体人群,在大革命之前的社会结构中,什么样的人群被启蒙动员起来了,这些人对什么样的思想感兴趣

启蒙运动到底存不存在?质疑的理由是,虽然我们知道承载启蒙思想的著作是存在的,我们直至今天仍然能读到,但这些思想如何能被称为一场运动,而不只是思想家们在聚会沙龙上的慷慨陈词?

启蒙思想要想演化成一场运动,必须在社会上有足够的影响力,并且拥有足够大的传播效应。那么启蒙思想是如何实现大规模传播的?或许还有一群此前未被关注到的平民大众——书商,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著名新文化史家罗伯特·达恩顿推出的新作《法国大革命前夕的图书世界》就揭示了一心挣钱养家的书商与启蒙运动的兴起暗含的联系:是书商们敏锐的商业触觉(而不是崇高的情怀与理想),为一场颠覆性的大革命做好了准备。

《法国大革命前夕的图书世界》(美)罗伯特·达恩顿 著  高毅、高煜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年1月


日前,《法国大革命前夕的图书世界》译者、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高毅与外交学院教授施展,在单向空间·大悦城店进行了一场“创造启蒙:历史拐点的书与人”的对谈。

低级趣味的图书也促进了启蒙思想

罗伯特·达恩顿为什么要关注到法国大革命前夕的图书世界?高毅认为,关于启蒙运动的研究大多聚焦于大思想家和他们的著作,而这方面的研究实际已经汗牛充栋了。达恩顿选择了一种创新的方式来研究启蒙运动,就是关注人民大众。“虽然这些书商做书、卖书并不是要传播什么启蒙思想,他们当时没有这个概念,也没有这么崇高的理想,极少数可能有一些情怀,但大部分书商一般都是为了挣钱养家,为了生计。但他们做的事客观上还是推动了启蒙思想的传播,这很重要,应该发掘出来。”

再者,后现代主义对启蒙运动有一种批判性的声音,甚至直接了否定启蒙运动的存在,认为是法国大革命编造出来的,为了论证革命的合法性。但达恩顿通过研究18世纪末大革命前期,法国人究竟读的是什么书、什么书在当时最受大众欢迎,整理出了一个当时法国的畅销书单,实际上是希望通过这些书目,来确证启蒙运动的存在。虽然当时书商不仅出版启蒙思想家的著作,还出版大量充满低级趣味的书,“但看看那些畅销书就会发现,其实都是跟启蒙思想相关的。比如当时非常流行的诽谤性书籍,一般是比较色情、低级趣味的,专门写凡尔赛宫宫廷秘事,还有路易十五的私生活。有人会质疑,这些书算是启蒙运动吗?达恩顿认为,这些书看起来低级趣味,实际上严重地损害了当时法国王权的神圣性。这对当时社会大众的心态影响非常大,产生一种否定旧制度的心态。”

启蒙思想通过商业过程成为启蒙运动

为什么说从启蒙思想到启蒙运动,是一个商业的过程?施展认为,“我们都知道有启蒙思想,但是思想正是通过具体的商业过程才称之为运动。如果仅仅是思想,那学者之间彼此聊一聊,在沙龙里讨论一下,然后回去写点东西,锁在象牙塔里,影响的可能只是几十上百人。成为一场大规模的社会运动,必须要突破思想家的小圈子;而大规模的社会化传播,无法简单地通过学术过程来完成,必须通过商业过程才能够完成。”

书中大量描写了书商是如何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去及时捕捉市场信息等细节。比如他们发现黄色书籍很好卖,购买黄色书籍的人同时会买什么书,那么他们应该如何配货,分销的过程中需要面对走私,当中什么环节怎么打通,得花多少钱,等等。施展说,通过书中详细描写的一系列出版过程,我们能够非常具象地看到,启蒙思想如何通过一个商业过程成为启蒙运动。

施展说,虽然达恩顿研究的是图书史,但实际上揭示了一个更大的社会图景。“达恩顿使用了大量纳沙泰尔出版社的档案,基于这些档案数据,可以看到什么类型书籍销量比较大,购买这些书的都是什么人。这个统计能大致看出启蒙运动触及到哪些具体人群,在大革命之前的社会结构中,什么样的人群被启蒙动员起来了,这些人对什么样的思想感兴趣。了解过这些之后,再切入法国大革命的观察和思考,革命当中什么样的群体,什么样的人更容易被发动起来,都可以找到某些线索。”

(原标题《为什么一心挣钱的商人,反而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编辑 贺曦 许舜钿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党毅浩 曹亮 

(作者:晶报记者 余梓宏)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