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8日,第二届中国ERAS(快速康复)& Tubeless(无管化)多学科学术交流会在广州开幕,同时举办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新与转化医学论坛。今年也正值广医一院建院115周年,该院院庆大会也同期举办。
大会的重要环节是“临床医学创新与转化院士论坛”。樊代明、韩德民、李兆申、张英泽、张海波、钟南山、吴以岭7位院士先后发表了精彩演讲。其中,钟南山院士分享了团队在临床医学创新与转化领域的宝贵经验。
钟南山说,几十年来团队的科研解决了许多临床“诊治防”问题,但最终还是要把它转化到临床真正造福患者。目前钟院士的产学研团队有哪些产品已经进入临床造福患者?
发现燃烧秸秆是导致农村慢阻肺的重要因素
“在中国广大的农村,燃烧生物柴草是引起慢阻肺的一个重要因素。”钟南山介绍,团队通过实验室研究,证明了它的危害可等同于抽烟。于是团队与粤北地区地方政府合作,在农村改用沼气作为燃料。通过九年的观察,发现与使用生物燃料对照,使用沼气不仅改善了通风,而且慢阻肺的患病率明显下降,患者每年肺功能的下降速度也明显减慢,实现慢阻肺的“早防”。
提出慢阻肺早诊早治理念
95%以上的慢阻肺病人都是早期病人,但早期病人没有明显症状,到医院看病时大都已是中晚期。“等走路很气喘时病人才去医院,这时肺功能已经降低了50%以上。”钟南山表示。
团队通过肺功能检查,在社区筛查出一些早期慢阻肺病人,对他们进行简单的药物干预。经过两年对照,发现早期用药能显著改善他们的肺功能。现在国际上都已经接受了慢阻肺早诊早治的理念。
研发外科手术“裸眼3D”技术
以前,胸外科医生做手术一般需佩戴3D眼镜,但操作起来很不方便。钟南山院士团队研发了裸眼3D技术,医生不用戴3D眼镜就可以看到三维的手术视野画面。如今,这一个技术不仅在胸外科应用,还推广到了妇科、腹部外科等其他的学科。
红外热成像检测系统可预防肺栓塞
60岁以上的住院病人常常都合并有下肢静脉血栓,血栓如果脱落,就可能“流窜”到肺部引发肺栓塞,导致病人突然死亡。“静脉血栓没有症状,难以察觉,但是长期不活动后突然活动,比如坐长途飞机后起身,血栓就会突然脱落造成肺栓塞致死亡。”
钟南山介绍,团队研发了红外热成像检测系统,能够简便无创地早期筛查发现下肢血栓,就可以进行抗炎治疗防止肺栓塞。目前这一系统已经在全国各地很多医院得到了临床应用。
能防控呼吸疾病院内感染的病床
防治非典、H7N9、H5N1等急性传染病都需要有负压病房,但它很占地方,普通医院很难负担建设成本。钟南山团队研发了呼吸系统疾病的院感防控装置,是一种能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细菌病毒感染扩散的病床。
“我们采用特殊的办法,能够使里面受污染的空气出不来,不会造成扩散传染。”钟南山透露,这一产品目前在新疆一个县开展免费试点,用以控制该地高发的结核病的院内感染。
建设10亿元级呼吸传染病疫苗生产基地
今年5月,钟南山院士团队正式启动华南地区最大呼吸系统传染病疫苗生产基地的建设,预计总投入10亿元。项目落户在广州开发区,占地约百亩。
钟南山透露,该基地将主要生产三个疫苗,包括腺病毒疫苗、合胞病毒疫苗和流感疫苗。“流感疫苗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流感手段,但整个华南地区包括香港都没有人生产,我们的基地可以填补这一项空白。”
见习编辑 黄泽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