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碳中和成热词!深圳多家企业按下减碳“快进键”
深圳晚报记者 吴洁 实习生 石凌子 魏羽辰/文 宁杰文/图
2021-04-19 21:11

4 月 16 日,深圳市妈湾电厂码头,海面上泛起层层涟漪。不远处,一条电缆连接着岸上的供电箱与岸边的运煤船,正为靠岸卸煤的轮船提供电源。"以前,卸煤靠岸,需要燃烧柴油,自从岸电改造后,船不用烧柴油了,每年可替代燃油量 1782 吨,减少二氧化碳减排量约 5768 吨。"妈湾电厂工作人员向深晚记者打开了话匣子。

2020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力争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随着这一目标的提出,碳达峰、碳中和成为今年热搜的关键词,引发各方关注。近日,深晚记者调查发现,深圳多家企业纷纷探索减碳路径,加快推动企业绿色发展。专家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推进,或撬动多行业转型变革。深圳在迈向"碳达峰、碳中和"的路上,大有可为。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妈湾电厂探索减碳路径。

一家燃煤电厂的减碳实践

4 月 16 日,深晚记者来到妈湾电厂。一艘运煤船缓缓地驶向岸边。妈湾电厂技术人员正熟练地接驳电缆,为轮船提供岸电服务。

忙碌的现场,看不到轮船排放的滚滚黑烟,听不到船舶机器的声声轰鸣。"过去,柴油发电机不断发出声响,自从使用岸电后,轮船靠岸只需 15 分钟,就能完成插电过程,靠港船舶废气亦实现了‘零排放’。" 一名工作人员说。

今年 , "碳达峰"和"碳中和" 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近期刷屏的热词。妈湾电厂董事长李超真切地感受到,一场新的绿色变革即将到来。

"以岸电改造代替柴油的降碳之路,是妈湾电厂减碳行动的小切口。"李超在接受深晚记者采访时表示,妈湾电厂在实现烟气超低排放、清洁生产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煤电的低碳路径,先后采用国际先进的设计技术和制造工艺,进行汽机通流改造。改造后,六台汽轮机用相同的能耗增加做功功率 16 万千瓦,可减少燃煤使用 11 万吨标煤,相当于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 29 万吨。

▲妈湾电厂采用国际先进的设计技术和制造工艺,进行汽机通流改造。

据介绍,妈湾电厂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十二五"时期的年均 882 万吨,下降至"十三五"时期的年均 708 万吨。妈湾电厂持续加强节能先进技术应用和运维优化,各机组单位发电量碳排放强度由"十二五"时期的 903 千克二氧化碳 / 兆瓦时,下降至"十三五"时期的 866.4 千克二氧化碳 / 兆瓦时,降幅为 4.05%。

这一变化看似微小,但其背后关乎能源结构的优化、技术的革新等。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妈湾电厂成立了工作研究小组,探索企业低碳发展的实施路径。

如何进行探索?面临什么难点?李超介绍,技术是当前面临的一大挑战。离岸封存技术是实现二氧化碳大规模消纳的最可行技术路线之一,妈湾电厂地处南海之滨,具有极佳的二氧化碳近海封存地理条件,电厂升级改造计划致力于开展二氧化碳咸水层封存等 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研究和项目推进,最终实现燃煤电厂的碳中和。

未来,妈湾电厂计划建设低能耗的年捕集十万吨级二氧化碳捕捉装置及综合应用中心。同时,将妈湾电厂打造成为深圳地区碳捕集应用技术研究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不过,这一过程依然需要技术的革新与时间的推进。

▲从曾经的高能耗燃煤电厂转型成为清洁能源企业,实现超低排放。

"双碳"背景下企业的机遇与挑战

4 月 19 日,深圳市坪山区龙田街道工业区一间厂房里,灯火通明。2000 台机器正徐徐运转,历经图纸研发设计、零部件加工、部件匹配、整合组装等工序后,一台台太阳能光伏制造设备整机测试成功。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这家生产太阳能光伏制造设备的新能源企业正忙地不可开交。光伏是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亦是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光伏领域成为了新能源行业关注的热点领域之一。

▲工作人员正在检查太阳能光伏制造设备。

"在政策利好的影响下,我们公司的产量和销量,相比去年同期,均有 90% 的增幅。"深圳市某新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明(化名)告诉深晚记者,为了满足大量订单需求,该公司开设了 15 条设备生产线。

刘明提到,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核心技术在于"光转电"。该公司正开展相关研发,届时太阳能电池电能转换率将由原先的 22% 至 23% 提升至 25%,这将会为实现碳中和、碳排放目标和新能源行业绿色发展提供强力支持。

不过,令刘明担忧的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生产需要用到金属硅、多晶硅等原材料。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发展,近期部分原材料上涨,企业制造成本激增,他担心扩大生产线会造成产能过剩等问题,目前企业仍处于观望阶段。

远在 85 公里外的光大环保能源(博罗)有限公司有另一番新的景象。4 月 19 日,在该公司垃圾焚烧厂中央集控室 ,屏幕显示着垃圾焚烧发电各环节的监控图像。在垃圾吊控室中,2 名操作员正专心推移着操作杆,隔着玻璃"指挥"巨型钢爪,如同游乐设施"娃娃机"一样抓取垃圾,往焚烧炉"喂料"。

▲光大环境垃圾焚烧发电厂。

"垃圾发电项目以生活垃圾焚烧产生的热量来发电,通过替代化石燃料能源的使用,抵销温室气体排放。"该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每年可处理生活垃圾约 38.33 万吨,年上网电量约 1.4 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14.18 万吨。

像这样的垃圾焚烧发电厂,中国光大环境(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大环境")在全国共有 161 家。光大环境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 年,光大环境各项目通过垃圾发电及生物质综合利用等方式,共抵销了 1423.5 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排放。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该公司计划高质量发展垃圾焚烧发电,打造"零碳工厂",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同时,结合生物质发电设施,探索与风电、光伏、储能相结合的多能互补新模式。

专家建议提前做好技术储备,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面临诸多挑战,社会各界均在纷纷探索。究竟如何更好地实现?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银湖新能源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环境科学博士刘宇在接受深晚记者采访时表示,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全局性、战略性工程,关乎环境保护、能源转型、经济发展等。从碳中和实现的方法看,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发展碳捕集技术、推动能源转型,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等方式推进实现。

刘宇提到,近年来,深圳单位 GDP 能耗和碳排放强度均有所下降。深圳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形成了以清洁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不过,当前,实现低成本减碳的空间较小。比如,碳捕集等技术还不够成熟,技术成本较高,实现碳中和依然面临着挑战。如果深圳能够率先取得突破,将有利于更好地迈向碳达峰、碳中和。从根本上讲,优化能源结构、推动能源清洁化转型,统筹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的低碳化发展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路径。

▲工作人员正在车间忙碌,检测太阳能光伏制造设备。

针对当前新能源行业部分原材料上涨的问题,刘宇认为,这是正常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是短期的现象,未来会通过市场力量进行调节。在刘宇看来,企业应该谋划长期目标,既要把握当前的机遇,又要及时瞄准未来市场,提前做好技术筹备。他建议,相关企业可成立联盟,共同创新探索,提高能源清洁利用率,探索碳捕集等技术。此外,全社会应共同推动垃圾分类、低碳行动等,倡导绿色生活、生产方式。

(原标题《碳达峰、碳中和成热词!深圳多家企业按下减碳“快进键”》)

编辑 董雯静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李怡天 范锦桦

(作者:深圳晚报记者 吴洁 实习生 石凌子 魏羽辰/文 宁杰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