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原创之声”第六期 “杨争光:文字岁月”在深圳书城中心城举行。著名诗人、作家杨争光和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尹昌龙围绕阅读、创作和岁月展开对谈。
杨争光说,他是一个很爱读书的人,小时候在农村劳动,把附近村庄的书都差不多借完了,但就是不爱劳动,所以不是一个好农民,不是一个能种庄稼的人。“因为这个,在村上被很多人瞧不起,受到了很多歧视。等我要离开这个村子时,我说我一辈子不回到这个村子都不会想这个村子了。但事情不是这样的,真正离开以后,现在是常常想,在大学时我狂热的写诗,写的很多诗都与我的出生地——符陀村有关系。”
当主持人问及是否曾想过创作一部跟深圳相关联的作品时,杨争光说:“我一定有这样的愿望,但现在通过文字作品把复杂性表达出来,可能还不是时候。到现在,我依然没有写作这座城市的勇气和才力,我准备不够,还要继续准备。但不管写什么地方,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地理永远是以出发点,你通达的地方,其实通达的是人类的精神。对一个作家来说,你是有故乡有故土的,但可以没有籍贯。比如深圳的,陕西符陀村的,我觉得作家应该是这样的一批人,尽管是流浪,但流浪并不是没有根。”
杨争光曾在书中提过,自己身体不是特别好,住过几次院,也得过一次抑郁症,经历过这些,杨争光感慨:“有人说要把生命献给写作,我年轻时也曾经这么认为,也曾经这么说过,但经过这么多年,我发现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确实应该反过来,不是一个作家把他的生命献给了写作,而是你要写的东西陪伴你,滋养你。写作比人要忠诚得多,比狗都忠诚,只要我不背叛它,它就不会背叛我。所以,我应该感恩写作,不是我把我的生命献给它了,是它给了我的生命以质量,让我的生命变得饱满,让我有事可做,而不是没事可做很无聊的。我常常无聊,但一想到写作,一看书,我突然觉得我还挺好的,我应该感恩它。”
《杨争光文集》一套10卷,是海天出版社于2013年出版的一套深圳本地大家的作品集。该文集包括长篇小说三卷、中篇小说两卷、短篇小说卷、诗歌卷、电影卷、交谈卷和回答卷,汇集了作者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创作的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诗歌、散文和电影剧本等。2014年,《杨争光文集》获得“第27届全国城市出版社优秀图书奖”一等奖。
作为《杨争光文集》的出品人,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尹昌龙是杨争光多年的好友、山东大学校友。他说,他在读硕士、博士时,涉及到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时,杨争光是绕不过的一个作家,他的中篇小说《黑风景》、《老旦是一棵树》是必须研读的作品。“如果说深圳文学拥有它自己的高度的话,杨争光就是标志。”
“深圳原创之声”项目是由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资助,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公司主办的公益文化活动,计划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层面,带领读者发现深圳。“深圳原创之声”涵盖人物、自然、地理、科技、艺术、创意、历史以及人文等主题。从内容上围绕小切口深挖掘,讲述一个民间的深圳、个人的深圳、充满情怀的深圳,做到原创、独特和深入。
编辑 郑蔚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