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推出的“我们需要怎样的慢行系统”系列报道引起市民高度关注,不少市民主动到读特APP和本报公众号下留言,对当前我市慢行系统存在问题进行评论和爆料,提出建设性意见。欢迎市民继续留言,本报将收集整理这些意见与建议,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推动问题解决。
风雨连廊能否用光伏板做顶
对于我市风雨连廊的建设,多位市民都提到玻璃顶不实用的问题。网友goldkeysz提出,一是玻璃容易碎,如果有破碎容易伤到人。二是透明的玻璃防晒效果差,不能只考虑挡雨不挡阳光。三是时间长了,上面落满灰尘和树叶后,会很难看。针对这个问题,有市民提出,可以采用彩色玻璃或其他材料。市政协委员蒋雷则提出一个更具创意的方案:能不能用太阳能光伏面板做顶,既遮阳,又能发电,发的电沿途可以设置手机充电处,也可以安装一些风扇灯便民设施。
市民朱舜华@科技.时尚 建议,“骑楼”本来就是南粤很有特色的建筑风格,是一种适应南方气候因地制宜的建筑处理方式。应该鼓励今后的建筑群都建“骑楼”一样的连廊,不算在面积里;建筑材料的使用,应该以“阴凉”为考核指标。
对于风雨连廊应该建在哪里的问题,网友子曰提出,打算服务哪部分人群就去征集这部分人群意见,然后定哪里修,怎么修。比如地铁站到普通社区、到学校、到医院、到办公区。网友H正伟则表示,现在开始推出第一批石厦试点片区,风雨连廊应将地铁——学校——社康——大型商场综合体和这一条线上的所有小区出去口全覆盖。这样才有最佳实用性,才具备试点意义,不能为完成试点而试点。
很多网友还反映了多个地铁站外的连廊不连贯、漏雨严重等问题。
人行道破损导致摔伤应追责
对于人行道破损问题,有网友留言表示:“原特区外太常见了。”
还有市民则打电话向记者反映,他遭遇了因为人行道上几块砖铺设不平,他走过去被绊倒摔伤的事。“像这种情况,我应该找谁投诉?谁来替我的医药费负责?”
网友DIDI说,人行道看起来都是很小的事,但路面上突然冒出来一段钢筋,消防栓立在路中央,如果有人摔上去,这些小障碍很可能酿成大祸。希望能有一个明确的追责机制,那么相关部门可能会更加重视、及时监管。
编辑 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