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国际雪豹保护大会在深圳落下帷幕。会议期间,雪豹分布国家代表齐聚中国深圳,共同探讨研究和保护雪豹及其栖息地的有效策略。在会议闭幕式上,发布了《国际雪豹保护深圳共识》。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保护司司长杨超宣读深圳共识。
本次大会上,来自世界各国和中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对自己和团队的调查研究做了精彩展示。报告主要分为五个主题,分别是关于雪豹的种群数量与分布评估、雪豹在国家和地区的潜在威胁、雪豹研究及保护的技术方法、雪豹生态系统的探索、雪豹保护的良好实践,报告总数达到了35个。从各国的报告中可以看出,雪豹保护面临的威胁主要是栖息地减少、过度放牧、偷猎、气候变化以及保护意识的缺乏。近年来,各雪豹分布国的保护工作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大部分雪豹分布国的雪豹种群监测颇有成效,偷猎也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不断加强雪豹保护宣传教育,提高了民众的保护意识。
《国际雪豹保护深圳共识》表示,雪豹,作为各分布国家共同的自然和文化遗产象征,位于高山生态系统食物链顶端。保护雪豹及其栖息地对维持生物多样性、维护高山生态系统健康以及提高人类福祉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雪豹赖以生存的脆弱生态系统面临着气候变化、栖息地退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所带来的挑战。因此,我们仍需继续加强对雪豹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力度。
自2013年《比什凯克宣言》签署和《全球雪豹及其生态系统保护计划》启动以来,12个雪豹分布国依法打击雪豹盗猎和非法贸易,采取了建立保护地,积极投入资金和技术来支持雪豹景观地研究和保护管理活动等相关措施。在《全球雪豹及其生态系统保护计划》框架下,我们已经成功举办了多次国际性大会,组织研讨会、培训和能力拓展活动,汇聚国际社会的力量,推动全球雪豹保护事业的进展。
自比什凯克宣言实施以来,我们为雪豹保护做出了诸多努力,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但此领域仍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因此,我们致力于:
1. 推动高山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 协调来自全世界的研究人员和保护工作者的沟通和交流,促进双边和多边合作及区域项目包括全球雪豹种群数量评估的合作实施;
3. 设计并实施能力建设项目,促进一线工作人员和其他相关方的能力提升;
4. 加深对雪豹和其他野生动物相关的盗猎及非法贸易的认识;
5. 拓展筹资渠道,实现雪豹保护项目资金的可持续性;
6. 充分研发和应用无人机、人工智能、遥感和遗传学方法等高新技术,提升信息质量和知识水平,有效促进政策制定;
7. 支持基于社区的保护项目的开展,为社区和高山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编辑 王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