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冈厦”到“岗厦”!深圳首个城中村屋顶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能耐大

读特记者 方胜
2018-09-03 18:08
摘要

快来见识一下深圳首个城中村屋顶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能耐大有多大吧。

如果没有人带路,穿过两旁挂着晾晒衣物的狭窄巷子,找到岗厦村这幢有着灰黑的外墙的老房子可能还要花点时间。“冈厦1980”青年公寓,这就是深圳,可能也是全国首个城中村屋顶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所在地。

“第一次看到这栋楼,我们感觉回到了30年前。”“冈厦1980”的运营者、本地智慧公司创始人之一彭立都说。2017年,本地智慧携手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筑博-联合公设以及大自然保护协会、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一起发起了“愚公计划2.0——冈厦1980海绵城市绿色屋顶示范项目”。

盛夏里相对凉爽的一个午后,记者带着好奇来到了岗厦村。

如今,“冈厦1980”成为了现在有“山”字头的“岗厦1980”。(受访者提供)

这是岗厦村最老的建筑之一

“冈厦1980”第一个有趣之处,在于它的名字。“这栋楼差不多是岗厦村最老的之一。”彭立都是土生土长的深圳布尾村人。与许多青年公寓不同的是,本地智慧的项目全部位于城中村。“我们没有使用‘岗厦’,而是刻意保留了80年代的‘冈’字,就是希望让记忆里的家重焕新颜。”

输入密码,公寓大门的电子锁“嘭”地跳开,内部清新的日式风格显得与周边的混杂格格不入。一楼有一大半都是公共空间:厨房、餐厅、储物间,甚至有一个十来平方的影音室。也正因为属于比较新潮的青年公寓,所以当筑博-联合公设副总建筑师萧稳航和大自然保护协会深圳项目总监虞鑫找到彭立都,大家很快就这个海绵城市建设的试验达成共识。

每个种植箱可蓄水4升

除了名字,“冈厦1980”的结构也比较特殊,共有5层半,2层的一半还是露台,这也让它成为愚公计划天然的试验场。沿着不算宽的楼梯往上走2楼,露台上的雨水花园——一排排钢结构框架以及框架上嵌入的种植箱、座椅——映入眼帘。

框架起起伏伏,形成了一个绿色屏障

这些框架起起伏伏,围绕小小露台,形成了一个绿色屏障。项目的总设计师萧稳航介绍,这也是设计初衷之一——使绿色成为“握手楼”间透气的屏风,给城中村的居住者更多的私密感与绿意。

中空的钢架结构外表刷上白色的氟碳漆,隔离成大约长宽33.5公分、高32.5公分的格子。“海绵”的秘密就在嵌入格子里的种植箱里。原来,每个种植箱底部具备蓄水层,可截留首10分钟雨量,大约有4升之多。10公分处设有一个溢流口,富余的雨量可以排至种植箱外,而不会造成植物根部由于水太多而腐烂。

“楼顶种植箱的水溢流后,还将汇集、排放到2楼的蓄水罐中。”顺着萧稳航的指引,记者看到位于2楼的一角有一个蓄水罐。“考虑到平台的承重,这个蓄水罐可以蓄水400升,平时不下雨时就可以用来浇花了。

深圳本土植物占绿植种类三分之一

继续往楼上走,位于楼顶的海绵设施则更加显著。在这里,框架结构延伸出来,从4层楼顶延伸到5层的楼顶,300多个种植箱错落有致地摆放其中,甚至还利用空间安装了一个秋千、摆放了供住客休憩的桌椅。

种植箱里的植物有很常见的肾蕨、绿萝、百香果等。项目的植物设计师刘婷向记者介绍,为了满足低维护、低能耗的要求,她选择了许多深圳本土植物,比如野牡丹、毛稔、石斑木等,占据了绿植种类的三分之一以上。此外,她还使用了能够带来滨海景观效果的紫穗狼尾草、黄文万年麻等。“这一山一海,可以说正是深圳的表达。”

每一个种植箱一角都有一个浮标

值得一提的是,每一个种植箱一角都有一个浮标,可以方便地看到蓄水层还有多少水。“一般来说,下一次雨可以够这些植物生存很久。在旱季,也可以根据浮标的指示来浇水。”刘婷说。

放眼望去,“冈厦1980”在周边的屋顶中仿佛一片城市绿洲,让下午三四点的深圳也显得不那么炎热了。实际上,这片绿色屋顶,也给公寓里的住户们带来了更好的生活空间。5层的住户阿浩说:“一推门,在屋顶就可以看到绿色,这种体验太好了。而这在城中村里是非常稀有的。”

寄望项目在更多城中村复制、推广

“冈厦1980”的海绵设施,可以帮助减少65%的径流

经测算,“冈厦1980”的海绵设施,可以帮助减少65%的径流,远超海绵城市对城中村类型物业的雨水控制要求。

深圳市海绵办副主任曹广德认为,“冈厦1980”项目设计非常别致,在有限的屋顶空间里,通过合理的布局,让建筑产生的雨水径流分层蓄滞,既落实了海绵理念,又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环境。“今年年初,深圳出台了专门文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海绵城市建设,并可供一定的资金扶持。我们也希望这种政府与社会力量合作的经验做法,能够得到进一步总结,进行复制、推广。”

作为深圳首个城中村屋顶海绵项目——也很有可能是全国同类项目中的首例——愚公计划从构想到实践,从设计到选材,共历时1年多的时间。没有先例可循,参与人员进行了不少探索。

“正如大家所看到的,现在‘冈厦1980’成为了有‘山’字头的‘岗厦1980’。”萧稳航关注的,是城市发展中的城中村改造问题。“整个项目的营造特地采用低技术、容易复制的方式,我们希望它能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使村民们看到自家屋面的另一种可能性,能将其复制到自家的屋顶之上,最终让连绵的‘青山’能漂在城市最坚硬的地表之上。”

编辑 张克

(作者:读特记者 方胜)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