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由故宫博物院举办的“故宫博物院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工匠基础培训考核总结暨研讨会”在故宫建福宫花园敬胜斋召开。历经文物搬家、古建筑测绘、建材准备后,已“闭关”休养两年零8个月的养心殿,将下周正式动工修缮,土木工程预计持续一年多的时间。所有接触建筑本体的工匠都已经过严格培训将“持证上岗”。
活动现场。
“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是故宫博物院于2016年启动的一项对养心殿区所实施的建筑修缮、文物修复项目,也是文物界及社会持续关注的热点之一。它是故宫博物院在古建修缮方面的首次尝试,即以保护的手段,研究的态度对待古建筑修缮,使工程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还原和展现历史信息。古建修缮的关键问题,是工匠的选择和培训问题,也就是人的问题。项目希望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在古建修复中重新组建故宫古建筑传统技艺传承队伍,建立古建筑修缮队伍的培训与考核制度,以解决修缮队伍水平低、传统营造技艺传承后继无人的问题。根据《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总体方案》要求,所有参加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的操作人员,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通过故宫的考核后才能够进入项目现场进行古建筑修缮。针对以上问题,故宫博物院修缮技艺部按计划于2016年启动了养心殿官式营造技艺传承、培训与考核工作。
根据《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总体方案》要求,养心殿官式营造技艺传承、培训与考核工作拟分为四个阶段,即“人员选拔”、“基础培训”、“项目培训”、“专项培训”。2017至2018年,故宫博物院修缮技艺部负责,在多个单位的协同合作下,展开了工匠选拔、基础培训。培训课程按照“瓦、木、石、油饰、彩画、裱糊”六作分别进行,工匠们经过选拔、培训、考核,取得了良好的结业成绩。116名工匠培训合格, 19位优秀的资深工匠接受了故宫博物院的聘请,为养心殿的修缮工作打下了人才基础。
单霁翔院长表示,故宫官式古建筑保护与传承的关键是人才。故宫博物院工匠系统有着清晰的传承谱系,解放初期招收的工匠大多是营造厂的师傅,自清代起承接皇宫修缮工作,个个身怀绝技、技术过硬,他们是建国后故宫博物院的第一代工匠,这些匠师被后人称为“故宫十老”。在古建不断修缮的过程中,他们将自己的手艺传授给青年工匠,五十年间,故宫共培养了三代优秀的工匠队伍。
未开工修缮前的养心殿。
“故宫古建筑整体维修保护工程应在2020年全面竣工,这是一百余年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时间最长的一次故宫古建筑修缮。目前距离竣工期限仅有2年多时间,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常怀紧迫感、使命感。 养心殿修缮作为故宫博物院首个“研究性保护项目”,必须建立起稳定的掌握官式古建筑修缮保护技艺的专业队伍,保证修缮质量及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他说。
“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是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中古建保护子项目,是养心殿修缮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技术保障。同时,故宫博物院作为“明清官式建筑保护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研究与传承是基地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修缮技艺部担负着工匠培训、工匠考核、技艺研究与指导、材料调配方法与工艺研究等工作,可谓任重道远。要求故宫博物院集合全国优秀工匠,对其进行分专业、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培训、培养以及考核,筛选出具备先进保护理念、掌握精湛、规范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的人才,以确保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的顺利开展,并实现古建修缮与技艺传承相结合,培训工匠与培养人才相结合的目标。
编辑 郑蔚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