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经济特区38岁生日当天,“深圳千影绘画摄影作品巡展”全国首展深圳站在深圳大学3号艺栈美术馆开幕。深圳报业集团两位资深媒体人冯明和施平,用450幅摄影和速写作品定格了深圳的飞速变迁以及隐匿在城市不同角落的风采华光。
冯明和施平分别是深圳晚报首席摄影记者和深圳商报资深摄影记者。他们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来到了特区从事新闻工作,用手中的镜头定格了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在20多年的特区新闻工作中,他们几乎跑遍了深圳每一个角落,也记录下了这座城市的一次次时代脉动。
展览以摄影作品以及绘画作品这两种艺术展现方式相辅相成,以城市表征的变化解读着深圳内核的快速发展。
主创之一冯明来深工作已25年,此次他不仅带来了众多摄影作品,还展出了一批速写作品。他回忆,自己刚到深圳时每天上下班都要骑着单车经过深南大道。“当时城市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以深南中路为中轴,晶都大厦、地王大厦等等建筑林立于深南路两侧,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形成了深圳地标带。”感受着这样的朝气和活力,冯明心中有了创作反映时代巨变的冲动。“我的老父亲也说:你是个新闻工作者,又擅长绘画,何不用你手中的画笔描绘深圳,用你拿手的速写去记录飞速发展的深圳呢?”
冯明作品。
职业的本能和父亲的嘱托,让冯明从踏上这块热土的那一年就开始用画笔和相机记录深圳的方方面面。从步行、脚踏车、骑着三轮摩托又换成了四轮的汽车,25年他跑遍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日复一日的随手创作,经过25年不间断的积累,冯明拍摄的图片达数十万张。在展览中,观众既能看到他创作的速写作品,又能通过城市地标性建筑在不同时期同一角度的对比拍摄,感悟城市的飞速变迁。
冯明作品。
如果说冯明的摄影和绘画作品是以时间为轴记录了一段历史,施平的摄影作品则在同一个空间中尽显“瞬间”的张力。2011年京基100大楼封顶,画面的左前方就是曾经的深圳第一高楼地王大厦;在另一幅作品中,一位工人在深圳湾畔的300米高空施工,一架飞机刚好略过他的头顶。
施平作品。
展览期间还举办了“鹏城改革开放”艺术发展变迁论坛,深圳众多艺术家、媒体人共聚一堂,就改革开放以来深圳艺术领域的变化进行了深入交流。
本次展览由国家艺术基金主办,深圳市海洋文化艺术研究会、深圳大学海洋艺术研究中心、深圳市小兵过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将持续到9月2日,随后将在哈尔滨和喀什举行巡展。
编辑 耿超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