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克难保水源,兼程苦战东湖人。继今年5月23日启动的“二线插花地”棚改攻坚战结束仅47天后,7月至今,罗湖区东湖街道又迎来了深圳水库一级水源保护区红线内的历史遗留建筑清拆专项行动。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作为深圳最早的建成区,罗湖坐拥“一半山水一半城”,多年来始终坚持生态立区。区委书记贺海涛、区长罗育德强调,罗湖要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以提升辖区生态环境质量和辖区居民群众幸福感作为落脚点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在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区规划土地监察局(区土地整备中心)等部门的指导下,东湖街道继续发扬“敢担当、善作为、讲奉献、论实绩”的罗湖棚改精神,以实际行动坚决打响这场辖区内一级水源“蓝天碧水”保卫战,有力保护了深圳水库这一深港两地居民“大水缸”的水源生态环境。
签约现场。
据了解,自7月至今30多天内,东湖街道党工委抽调了20名处级干部组成11个清拆谈判攻坚小组,共74人连续驻扎在深圳水库一级水源保护区,与该区域内的49户业主展开了耐心细致的水源生态政策宣讲、签约协商谈判、人员分流和清租收房等工作,得到了水源保护区内广大业主的理解和支持。截至目前,该区域内的历史遗留建筑及土地征用补偿项目签约100%完成,共将清拆水源保护区内43815平方米面积,已清拆60余栋,其余清拆行动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党建引领民生至上 筑牢保障绿色发展
一直以来,东湖街道党工委始终坚持民生至上、绿色发展的理念,从政治高度来认识一级水源保护区建筑物清拆专项行动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此次行动,该街道以构建绿色民生工程作为为民履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党建引领,把党的组织领导和决策部署贯穿于清拆行动的全过程,较好地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为了确保本次清拆谈判工作能够顺利高效进行,东湖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从队伍和理论两方面出发,筑牢了两项保障。
队伍保障方面,东湖街道由街道党工委书记全洪亮挂帅,抽调了20名处级干部组成11个清拆谈判攻坚小组,每个小组均安排一至两位处级干部担任组长,并明确了各个小组的工作方法和策略,要求主动作为、分类施策,还为每个小组配备1名法律顾问,切实提高了小组的战斗力。同时,一些社区工作站也主动加入到攻坚战中,凭借平时工作中建立的良好群众基础,在谈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工作协调会现场。
理论保障方面,早在行动之前,街道便做足了功课,认真组织参加清拆行动的全体人员学习了《深圳水库一级水源保护区历史遗留建筑及土地征用补偿方案》和有关政策法规,并多次邀请区规划土地监察局(区土地整备中心)、区法制办的专家进行深度解读,让谈判人员全面熟悉相关方案和政策法规,夯实清拆行动的理论基础。
法理融合多措并举 有力保障“生命之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这也是东湖人多年来的坚守。在此次清拆谈判中,东湖街道多措并举、法理融合,获得了群众的拥护和业主的认可,并通过施行“三种措施”和“四项机制”,助推了谈判、清拆行动高效开展。
一是打好“亲情牌”。街道要求工作人员从业主关心的问题入手,以解决业主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在政策和法规的许可内尽量满足其需求,多渠道打出“亲情牌”,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之势与业主保持积极沟通,最终获得了业主的广泛理解和支持。
二是练好“勤字诀”。行动期间,街道暂时叫停辖区干部职工的年休假,要求工作人员勤跑腿多解说,敢于迎难而上,反复向业主宣讲一级水源保护区清拆的政策性、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于居住在外地的业主和上班一族业主,工作人员还利用双休日进行谈判,有的还多次驱车赶往100多公里以外与业主沟通,感动了业主、得到了尊重,有力推动了签约的进展,实现了100%签约率。
三是织好“法制网”。11个小组的法律顾问共同组成律师团队,分别与谈判工作人员深入清拆现场,与业主面对面交流,立足于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耐心为业主释法和厘清法律关系,引导业主依法处理问题。清拆谈判期间,律师团队共为业主提供咨询等服务150余人次,保障整个谈判和谐有序进行,为清拆工作减少了阻力。
目前已拆除60余栋。
“四项机制”则是落实主体责任制、人大代表联系群众责任制、“三个一”机制以及摸底排查机制。东湖街道建立健全“党工委书记承担主体责任,街道班子成员分工负责”的责任链条,层层传导压力、逐级强化落实,做到“挂图作战、靠前指挥”,要求各攻坚小组必须按时间节点稳步推进进度,并把该项工作列为其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倒逼谈判人员不断增强工作主动性。此外,发挥人大代表等与群众的“连心桥”作用,邀请区人大代表到东湖街道下社区走访调研,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为推动清拆行动顺利开展凝聚多方力量。
“三个一”机制则是指“一事一议、一日一报、一户一方案”。行动组共拟订方案50个,其中分方案49个,通过微信、QQ、罗湖电子政务网等将每日工作动态及时公布于众,并报送各类信息37篇(条),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街道还通过张贴征地公告、实地考察、与当事人聊天谈话等方式,全面摸清清拆底数,了解业主的实际想法和需求,并针对部分户主的具体情况进行处理,确保清拆谈判攻坚阶段取得成功。
“守山护水”为民履职 再度高扬棚改精神
继“二线插花地”棚改之后,此次保护水源攻坚战中,东湖街道又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再度续写了罗湖棚改精神,涌现出一幕幕感人情景。
东湖街道副调研员、谈判攻坚小组副组长杨卓鹏连续在一线工作多日,不但想方设法劝导业主,还和同事驱车百公里,与在外地的业主上门交流。因连日劳累,杨卓鹏旧疾复发入院做了手术。还没有完全康复,他就回到了工作现场,一头扑进工作中,耐心与业主沟通,最终拿下了桂花路的第三宗签约。
此次清拆行动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街道党工委委员、武装部长涂阳运和街道城区治理办公室主任兼执法队队长方海峰更是感到责任重大。涂阳运是近年来部队正团级转业的干部,刚刚完成了棚改攻坚,又以扎实的军人作风“转战”本次清拆行动。而方海峰作为执法队队长,不但负责清拆现场的组织指挥,又担任了第5攻坚小组副组长,还要指导编发清拆行动每日快报,尽管“身兼多职”、工作量大,他仍然埋头苦干,在此次行动中交出了一份圆满的“成绩单”。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东湖街道11个攻坚小组的成员,此次行动也得到了辖区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响应。东湖商会会长黄志健等5名区人大代表到清拆现场进行走访,收集问题意见12条,汇总至东湖街道和有关部门后全部协商解决,做到了“群众有所呼,政府有所应”。70多岁的大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社区党支部老书记赖德谦也为此热心奔走,一时传为佳话。
编辑 周梦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