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建智慧城市,这位诺奖共同获奖者给了6个字建议

读特记者 周雨萌
2018-08-22 23:10
摘要

绿色城市的建设既要注意减少碳排放,也要应对各方的诉求进行城市变革,才能真正改变城市的形态,成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市。

“深圳整体的发展进度已经越来越朝着智慧城市的方向前进,如何让智慧城市也成为未来的绿色城市?”在22日举办的中国工程科技论坛暨第十二届中国工程管理(智慧城市)论坛的主题报告上,全球碳评估中心主任、日本国立环境研究院首席研究员、2007诺贝尔和平奖(IPCC气候变化)共同获奖者山形与志樹认为,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智能还要绿色化发展,物联网、大数据以及区块链三大智能技术能够帮助智能城市变成生态绿色城市,并以日本东京目前的发展现状为例,指出深圳的智慧城市要“理智性的扩展”。

与深圳的创新与扩张不同,东京的人口近年来一直在下降,城市在不断“萎缩”,在这种情况下,东京的发展还要保证继续提高人们在城市生活中的健康和福祉,这就需要形成一种新的形态,山形与志樹将其称为“明智型的萎缩”。而面对深圳不断扩大和快速发展的现状,他说,深圳也要探索“理智性的扩展”,并给出中肯建议:例如深圳在城市规划中,可以规划无车区,政府可以对停车场和其他的铁路、交通枢纽实现更加平均、有效的分配,以及尝试建设更多有绿岛和舒适环境的“小而美社区”。

山形与志樹表示,城市的规划和计需要借助物联网,大数据和区块链这三大人工智能技术。它们若能有效结合,并被纳入城市建设的总体设计元素,便可以呈现未来城市的发展轨迹,从而为城市建立合理、低碳的市政规划打下良好基础。以二氧化碳排放为例,在城市装载探测器来了解城市二氧化碳实时排放的大数据,以及对室内外环境数据的收集来预测城市耗能的大数据,不是孤立存在的,要通过智能城市以及城市运营的软件系统,将街区的数据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数据放进同一个软件系统中,便可以实时看到整个城市的生态数据分布图,并制定绿色城市发展的合理政策。

绿色城市的建设既要注意减少碳排放,也要应对各方的诉求进行城市变革,才能真正改变城市的形态,成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市。

编辑 张克

(作者:读特记者 周雨萌)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